Huijia Lu bio photo

Email

My CV

LinkedIn

Instagram

Github

[TOC]

第一章 总论

I. 会计概述

  • 会计的定义: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 会计的作用:会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业透明度,规范企业行为。
    2. 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3. 考核单位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三坚三守,自律、履职和发展
    1. 坚持诚信,守法奉公
    2. 坚持准则,守责敬业
    3. 坚持学习,守正创新
  • ==中国注会职业道德守则:==
    1. 诚信为本
    2. 客观公正
    3. 独立性
    4. 专业胜任能力和勤勉尽责
    5. 保密
    6. 良好职业行为
  • 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1. 基本准则
    2. 具体准则
    3. 应用指南
    4. 解释(到17号)

II. 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 财务报告目标:兼顾了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

财务报告目标

  • 会计基本假设:

    1. 会计主体: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就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分公司都是会计主体,但不是法人)

    2. 持续经营: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会按当前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持续经营是会计分期的前提。

    3. 会计分期:企业企业持续经营的生成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4. 货币计量: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 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项目 概念
权责发生制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该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当月发生当月记录)
收付实现制 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定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

NOTE:

  • 企业会计、政府会计中的财务会计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
  • 除另有规定外,政府会计中的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

III.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可靠性:

    ​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 相关性:

    ​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所谓预测价值,就是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以及适度引入公允价值

  • 可理解性:

    ​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要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 可比性:

    1. 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更改
    2. 不同企业统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 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例如:

    1. 将发行的富有强制付息义务的优先股确认为负债(stock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equity, but in this case, the interest must be paid, so it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liability)
    2. 将附有追索权的商业承兑汇票出售确认为质押贷款(本质上是靠卖票借钱,又因为有追索权,所以是一种质押贷款)
  • 重要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1. 本期发现不重要的前期差错,不进行追溯重述
    2. 重要的会计估计披露即可
  • 谨慎性: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受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1. 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把account receivable全部搞成坏账,后面一拿到钱,利润就爆高)
    2. 对可能发生减值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3. 符合条件的或应付金额确认为负债等(比如质保/售后的费用,得放到预计负债(主营业务成本)里)
  • 及时性: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IV. 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 资产

    • 定义: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 特征:
      1. 过去: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2. 现在: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3. 将来: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确认条件: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50%)
      2. 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
    • 关于资产的==账面余额、账面净值和账面价值==的区别

      example: 一资产原价100,折旧30,减值准备20

      1. 账面余额:账面的实际金额(100)
      2. 账面净值:账面余额 - ==减值准备以外==的备抵项目后的金额(100 - 30 = 70)
      3.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 - 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100 - 30 - 20 = 50)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账面余额 = 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 = 固定资产原价 - 计提的累积折旧
账面价值 = 固定资产原价 - 计提的累积折旧 - 计提的减值准备
账面余额 = 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 = 无形资产原价 - 计提的累积摊销
账面价值 = 无形资产原价 - 计提的累积摊销 - 计提的减值准备·
  • ==投资性房地产==

    • 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账面余额 = 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 = 账面余额 -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账面价值 = 账面余额 -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由于==不计提折旧、不摊销、不计提减值准备==,所以其账面余额 = 账面价值(fair value)

  • 负债

    • 定义: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现时义务(法定义务/推定义务)

      ==法定义务==:由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具有强制性

      ==推定义务== :企业多年来的习惯做法、公开宣布的政策或者公开承诺而导致企业将承担的责任(如售后)

      ==潜在义务不能确认为负债==:法律没要求自己也不想做叫潜在义务,比如排废水但没超标

    • 特征:

      1. 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 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 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 确认条件:

      1. 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 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 所有者权益

    • 定义: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有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 来源构成: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

      ==其他综合收益==: 利润表中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介于“净利润”项目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之间,不影响损益。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oe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

      ==利得==: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比如:卖掉办公大楼)所形成的、会导致oe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oe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留存收益==: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累计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 确认条件: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认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 收入

    • 定义: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oe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 特征
      1. 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包括出售投资性房地产)==中形成的
      2. 收入最终会导致oe增加
      3. 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 确认条件: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是指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
  • 费用

    • 定义: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oe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 特征
      1.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 费用最终会导致oe减少
      3. 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 确认条件
      1. 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2. 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结转已入商品成本,把原材料转换成主营业务成本)==或者==负债的增加(像是售后理赔,需要增加预计负债)==
      3. 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 利润

    • 定义: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 来源构成: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
    • 确认条件: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项目 区别 联系
收入与利得 1. 收入与==日常活动==有关,利得与==非日常活动==有关
2.收入是经济利益==总流入==,利得是经济利益==净流入(比如接受捐款)==
都会导致oe增加且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费用与损失 1. 费用与==日常活动==有关,损失与==非日常活动==有关
2.费用是经济利益==总流出==,损失是经济利益==净流出(比如被罚款)==
都会导致oe减少且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V. 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1)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 历史成本

    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 重置成本

    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cash or cash equalivant的金额计量 (如库存盘盈)

    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cash or cash equalivant的金额计量 (如库存盘亏)

  • 可变现净值

    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cash or cash equalivant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能变成cash的净值 - 利润)

  • 现值

    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历史成本关注过去发生,重置成本关注现在购置,现值关注折现==

  • 公允价值(fair value)

    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支付的价格。(即市场价,得双方都认可)

    examples:

    ==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自家生产的产品作为非货币福利发给员工,衍生金融资产==

    ==现金结算股份支付,期末应付职工薪酬计量==

2)各种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

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

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

3)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

​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 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4)权益性交易

  • 定义:除所有者以其==所有者身份与主体==之间的交易外,还包括==不同所有者==之间的交易。

  • 特征

    1. ==权益性交易的交易对象==

      包括不同所有者之间的交易,这多为合并报表层面不同所有者(母公司与子公司少数股东)之间的交易。

      比如:购买少数股东股权、出售部分投资不丧失控制权、因子公司少数股东增资导致母公司股权稀释等。

    2. ==权益性交易的会计处理结果==

      不影响当期损益,不影响原商誉

VI. 财务报表

  • 资产负债表
  • 利润表
  • 现金流量表 - ==小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可以不包括==
  •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第二章 存货(inventory)

I. 存货的性质与确认条件

  • 定义: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的

    • 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持有存货的最终目的是出售==)
    • 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
    • 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企业的inventory通常包括:

    1. 原材料
    2. 在产品 (在制品)
    3. 半成品
    4. 产成品(包括代制品/代修品)
    5. 商品
    6. 周转材料
    7. ==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入的用于建造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

==NOTE:==

1. 为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而储备的各种材料,属于==工程物资==
1. 对于受托代销商品,不能列为受托方存货,因为存货的控制权不属于受托方,应该在资产负债表里的“存货”项目中,用“受托代销商品”与“受托代销商品款”两科目一增一减相抵消。
  • 确认条件:
    1. 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 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II. 存货的初始计量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1. 采购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2. 加工成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3. 其他成本: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 外购的存货

    外购存货的成本即存货的采购成本,指企业物资从采购到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

购买价款 指企业购入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
相关税费 指企业购买、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货发生的、应归属于该存货成本的==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
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NOTE==:

  1. ==小规模纳税人==购入货物相关的增值税==计入存货成本==;

  2. ==一般纳税人==购入货物相关的增值税可以抵扣,==不计入存货成本==。

  3. ==合理损耗==的成本本身就应该计入存货成本(相当于包含着),==不合理损耗==就要从总存货成本里扣除了。

    比如加工成本20w,非正常消耗物料1w,那么存货成本为(20w - 1w = 19w)

  • 加工取得存货的成本
    • 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 ==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 ==制造费用==:间接生产成本(==间接费用==),包括企业生产部门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办公费、水电费、折旧费、机物料耗损、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一般没有余额,如果有余额,就放在“存货”项目里==
  • 其他方式取得存货的成本
    • 包括接受投资者的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
    • 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市场价和合同上不符合)==。
  • 提供劳务所获得的存货
    • 通过提供劳务取得存货的,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于该存货的间接费用,计入存货成本(审计,咨询等劳务工作)
  • 不计入存货成本的费用,应该确认为当期损益
    1. 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2. 存货在采购入库后==领用前==所发生的仓储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3. 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超定额废品损失应计入当期损益)
    4. 企业采购用于==广告营销活动==的特定商品,向客户预付货款为取得商品时,应作为==预付款项==进行会计处理,待取得相关商品时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企业取得广告营销性质的服务比照该原则进行处理
  • 如何对仓储费用进行会计处理?
    • 存货在采购的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用 (==计入仓储成本==)
    • 存货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III. 发出存货的计量

  • 发出存货的计量方法 :
    1. 先进先出(FIFO)

      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2. 移动加权平均法

      ==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存货单位成本 = $\frac{(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 +\ 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 +\ 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 = 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 * 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 = 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 * 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从第二批开始的“原有库存成本”要延续上一批的单位成本==

    3.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本月全部进货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weight,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存货单位成本 = $\frac{[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 +\ \sum(本月某批进货的实际成本\ *\ 本月某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 +\ 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库存的成本 = 本月发出库存的数量 * 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 = 月末库存存货数量 * 存货单位成本

    4. 个别计价法

      假设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一致,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在这种方法下,是把每一批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即. 每一批每一批的存货,按照当时的单位成本,单独计价。)==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

​ ==note:==

​ 1. 发出存货不能采用后进先出法

​ 2. 期初存货 + 本期购货 = 本期销货 + 期末存货

  • 存货成本的结转
情形 会计处理
对外销售商品的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对外销售材料结转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原材料
生产领用的包装物 借:制造费用等
贷:周转材料 - 包装物
出借包装物及随同产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借:销售费用等
贷:周转材料 - 包装物
出租包装物及随同产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周转材料 - 包装物

==Note: 因为存货已出售,结转存货跌价准备时不能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IV. 期末存货的计量

  • 存货期末计量及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原则

    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按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 定义: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销售费用除增量成本外,还包括销售存货过程中必须发生的其他成本,如销售门店发生的水电等费用。

    • 基本特征:

      1. 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前提是企业在进行==日常活动==

      2. 可变现净值为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入,而不是简单的等于存货的售价或合同价。

      3. 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构成不同

        1. 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

          ==可变现净值 = 存货的估计售价 - (估计的销售费用 + 相关税费)==

        2. 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

          ==可变现净值 = 存货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 - (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 + 销售费用 + 相关税费)==

    • 应考虑因素:

      影响因素 内容
      确凿证据 1. 存货成本的确凿证据
      应当以取得外来原始凭证、生产成本账薄记录等作为确凿证据
      2. 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
      产成品或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与产成品或商品相同或类似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销货方提供的有关材料和生产成本资料等
      持有存货的目的 直接出售的存货与需要经过进一步加工出售的存货,两者可变现净值的计算时不同的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 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对”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进一步的证据,则在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予以考虑,否则,不考虑

      ==存货的采购成本,是存货已发生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算无关==

  • 存货期末计量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 存货估计售价的确定

      • 有合同 if 合同数量内: 合同价 else: 一般市场价
      • 没合同 —> 一般市场价
      • 如果企业销售合同所规定的标的物还没有生产出来,但持有专门用于该标的物生产的原材料,其可变现净值也应当以合同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 如果企业持有存货数量 < 销售合同订购数量,实际销售合同相关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 销售合同所规定的价格。如果该合同为亏损合同,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 - 或有事项》的规定处理。
    • 直接出售的产成品、商品等

      可变现净值 = 估计售价 - 估计销售费用 - 相关税费

    • ==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 (高频考点)==

      材料库存

      材料例题

      丙商品的单位成本 = 两件乙原材料 + 加工费用 = 2 * 2 + 0.6 = 4.6w

      丙商品的可变现净值 = 估计售价 - 估计销售费用 - 相关税费 = 4.7 - 0.2 = 4.5w

      因为 丙商品的单位成本 > 丙商品的可变现净值, 发生减值,所以乙原材料发生减值

      乙原材料的单位可变现净值 = 产品估计售价 - 至完工将发生成本 - 估计销售费用 - 相关税费 = (4.7 - 0.6 - 0.2) / 2 = 1.95w

      乙原材料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 (单位成本 - 可变现净值)* 数量 = (2 - 1.95) * 1000 = 50w

      ==2.02w与资产负债表日毫无关系,是干扰==

    •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

      • 通常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
      • 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 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 同一类存货,如果一部分是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另一部分不存在合同价格约定的,这时候,应该区分有合同价格约定和没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存货,分别确定其期末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分别确定是否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 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处理

      • 当存货可变现净值 < 存货成本,“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方余额 = 存货成本 - 存货可变现净值

      • “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不会出现借方余额

      • 会计分录应该为 (如果商品开始赚钱,下列会计分录颠倒,即转回存货跌价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 存货减值损失

        ​ 贷: 存货跌价准备

    • 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

      借:存货跌价准备

      ​ 贷: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转回 结转
      - 存货还在
      - 期末结存的存货价值回升,转回以前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 存货已经卖出
      - 转销对外销售部分存货对应的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冲减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V.存货的清查盘点

  • 存货盘盈的处理

    借:原材料

    ​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报经批准后,盘盈存货冲减管理费用

  • 存货盘亏或毁损的处理

情形 批准前 批准后
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借:银行存款(残料变现)
原材料 (残料入库)
其他应收款 (应收的赔款 - 比如保险)
营业外支出 (差额)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计量收发差错原因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借:银行存款(残料变现)
原材料 (残料入库)
其他应收款 (应收的赔款 - 比如保险)
管理费用 (差额)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管理不善等原因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行税额转出)
同上

第三章:固定资产 (Fixed Asset)

I. 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定义: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 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出租”: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不包括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建筑物 - 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1. 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

确认条件

  1. 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 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初始计量:确定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包括企业购建某些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一) 外购固定资产

  1. 入账成本 = 买价 + 装卸费 + 运输费 + 安装费 + 相关税费 + ==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2. 外购固定资产分为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和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两类。

    ==相关税费==:可以抵扣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不需要纳入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里

    ​ 车辆购置税、契税,需要纳入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里

    ​ 用于职工福利的固定资产(如健身器材)不能抵扣增值税,要做转出处理

    ==专业人员培训费==计入当期损益

  3. 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买==

    借:在建工程

    ​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装==

    借:在建工程

    ​ 贷:库存商品/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工程物资等 (==⚠️领用材料,无需做进项税额转出==)

    ==完工时==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借:固定资产

    ​ 贷:在建工程

  4. 外购固定资产的其他情形

    一笔钱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市场价)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二) 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

使用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本金)==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之和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即. 利息),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其余部分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年金现值系数:== = 每年本息和 * (P (现值) / A (年金), 利率,期限)

==复利终值系数:== = (P (现值) / F (终值), 利率 ,期限)

借:在建工程、固定资产 (本金 - 购买价款的现值)

​ 未确认融资费用 (利息 - 差额)

贷:长期应付款 (本利和 - 应付购买价款)

==分摊利息:==

借:财务费用 (在建工程 - 没达到预定使用状态)==期初长期应付款本金 * 实际利率==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还利息:==

借:长期应付款

​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三)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土地出让金==不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 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自己买料,自己盖房):

    1. 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准备的各种物资,应当按照实际支出的买价、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即. 工程物资)

      借:工程物资

      ​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2. ==工程完工==,剩余的工程物资,如==转作==本企业==存货的==,按其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进行结转。

      借:原材料等

      ​ 贷:工程物资

    3. ==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减去残料价值(原材料以及保险公司、过失人等赔款(==其他应付款==)后的差额:(🌟🌟==3种情形==)(盘盈同理)

      1. 工程项目==尚未完工==的,==计入==工程项目的==成本==;(盘盈:==冲减==工程项目的==成本==)

        借:在建工程

        ​ 贷:工程物资

      2. 工程项目==已经完工==的,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盘盈: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借:营业外支出

        ​ 贷:工程物资

      3. ==非常原因==(如:==自然灾害==等)造成的工程物资的盘亏、报废、损毁,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

    4. 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结算,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那天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暂估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

      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追溯调整)==,==但不需要调整==愿计提的折旧(==会计估计变更:未来使用法==)

      借:固定资产

      ​ 贷:在建工程

      借:xxxx

      贷:累计折旧

      情形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购入工程物资 借:工程物资
      应交税费
      贷:银行存款等
      领用工程物资 借:在建工程
      贷:工程物资
      领用材料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领用自产产品 借:在建工程
      贷:库存商品
      工程应负担的职工薪酬 借:在建工程
      贷:应付职工薪酬
      辅助生产部门的劳务 借:在建工程
      贷:生产成本
      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 借:在建工程
      贷:长期借款 —— 应付利息/应计利息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5. ==高危行业==企业按咋回哦国家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

      计提时 属于费用性支出的(使用时) 形成固定资产的(使用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
      贷:专项储备
      借:专项储备
      贷:银行存款等
      1. 在建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可能==)
      贷:银行存款等
      2. 完工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同时:
      借:专项储备
      贷:累计折旧(==全额计提==)
      ==注意:计提时已确认成本费用==
  • ==外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与==建造承包商==签订建造合同:通过==在建工程==核算)

    入账价值 = 建筑工程支出 + 安装工程支出 + ==安装设备支出== + 分摊的待摊支出 (==即. 建安费==)

    其中:待摊支出的相关内容

    含义 待摊支出:建设期间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某项固定资产价值,而应由所建造固定资产共同负担的相关费用
    内容 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应负担的税金、==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 及毁损净损失(==非自然灾害等==原因)等
    分摊方法 1. 分摊率 = 累计发生的==待摊支出== / (==建筑工程支出 + 安装工程支出 + 在安装设备支出==)* 100%
    2. 某工程应分配的待摊支出 = 支出总额 * 待摊支出分配率
  • 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的成本

    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 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

    • ==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企业应当将==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的成本,同时确认想要的预计负债

      比如挖煤,预计要修补地表的费用

      借:固定资产

      ​ 贷:预计负债

    • 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余额)==和==实际利率(折现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

      借:财务费用

      ​ 贷:预计负债

    • 任何会导致==预定负债的变动==,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6号==进行调整固定资产的成本

    • 对于预计负债的==减少==,以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限==扣减固定资产成本。如果预计负债减少额 >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超出部分==确认为==当期损益==。

    • 对于预计负债的==增加==,增加固定资产成本。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结束==,预计负债的==所有后续变动==应在==发生时==确认为损益

    • ==一般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不属于==弃置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 贷:银行存款

  • 试运行销售的相关处理

    产品==完工前==或==研发过程中==产出的==产品==或==副产品==对外销售的处理原则:

    • 基本原则

      1. 应当按==收入、存货==等==相关准则==的规定,对试运行销售相关的==收入和成本==分别进行会计处理,计入==当期损益==;

        借:银行存款等

        ​ 贷:主营业务收入

        ​ 应交税费

      2. ==不应将==试运行销售相关收入==抵消==相关成本后的净额==冲减==资产成本==或者==研发支出

    • 对外销售前

      符合==存货规定==,确认为==存货==

      符合==其他相关准则规定==,确认为==相关资产==

    • 相关说明

      ==测试==固定资产可否正常运转而发生的支出==属于==固定资产==完工前==的==必要支出==,应计入==该固定资产的成本==

    • 基本原则

      日常活动 —— 营业收入/营业费用

      非日常活动 —— 资产处置收益

    • 附注披露

      ==单独披露==试运行销售的相关收入和成本

II. 固定资产折旧

  • 定义: 应计折旧额 = 原值 - 净残值 - 减值准备

  • 影响因素:

    1. 原价
    2. 使用寿命
      1. 资产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2. 预计有形损耗
      3. 预计无形损耗
      4. 法律或类似规定对该资产使用的限制
    3. 预计净残值
    4. 减值准备
  • 折旧范围:企业应当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下列==不提折旧==:

    1. ==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 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
  • 折旧方法:

    • 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额 = $\frac{原价\ -\ 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 = $\frac{原价\ *\ (1\ -\ \frac{预计净残值}{原价})}{预计使用年限}$

      ​ = 原价 * 年折旧率

    • 工作量法

      单位折旧额 = $\frac{原价\ -\ 预计净残值}{预计总工作量}$

    •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 = $\frac{2}{预计使用年限}$ * 100%

      在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FA净值 - 预计净残值)==平均摊销==

      最后两年折旧 = $\frac{原价\ -\ 以前折旧\ -\ 预计净残值}{2}$

    • 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 = (原价 - 预计净残值) * $\frac{尚可使用寿命}{\sum使用寿命的年数}$ * 100%

  • “累计折旧”记贷方

  • FA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复核

    1. 每年年度终了,对FA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2. 有确凿证据表明,==使用寿命==预计数和原先估计书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
    3. ==预计净残值==同上
    4. 经济/技术/其他环境的变化,导致FA的==经济利益预期消耗方式==有重大改变的,改变折旧方法
    5. FA==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不需要追溯调整==,未来适用法)

==NOTE:==

  1.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下月开始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继续提折旧,下月不提折旧。
  2. 提足折旧/报废资产,不继续提折旧
  3. ==更新改造==的fa, 转到在建工程不计提折旧,改造完后,按照(原价值 + 改扩建支出)的费用,==重新确定折旧方法、尚可使用寿命及预计净残值==计提折旧。
  4. 定期大修理期间,照提折旧

III.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 资本化

    1. 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或==其他相关资产==的成本(如:与==生产产品相关的==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计入==相关产成品的成本==

    2. 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

      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 改建费费用 - 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 费用化

    ==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 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改良、改扩建、更新改造==)

    1. 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核算。(==账面价值==)
    2. 待更新改造完工并==达到可使用状态时==,“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重新确定==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 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 基本原则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按照==当期损益==或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

    • 具体处理

      1. 与==存货的生产和加工相关==的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如==日常修理费用==)按照==存货成本==确定原则进行处理;(如:计入==制造费用==)
      2. 与==行政管理部门==、企业专设的==销售机构==等发生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按功能分类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
    • 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

    • 比如生产设备

      • 符合资本化(改扩建/更新改造):在建 转 固定资产
      • 不符合(日常维修):制造费用
  • 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固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予以==终止确认==:

    1. 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
    2. 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
  • 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出售、转入是否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 具体处理原则
    ==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 按照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处置组的相关章内容进行会计处理
    ==未规划为==持有待售类别 通过“==固定资产清理==”归集所发生的损益,其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如:资产处置损益、营业外收入/支出等)
    阶段 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发生的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出售收入、残料等的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
    保险赔偿的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清理净损益的处理 ==已丧失==使用功能或因==自然灾害==发生毁损的原因,计==营业外支出==
    因==出售、转让==等原因产生的固定资产处置利得/损失,计==资产处置损失==
  • 固定资产的清查

      盘盈 盘亏
    批准前 借:固定资产 (==重置成本==)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批准后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借:其他应收款(保险/过失人赔款)
    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第四章:无形资产 (Intangible Asset)

I. 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 定义: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 特征:
    1. 企业==拥有==或==控制==并能为其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 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
      1. 某些无形资产的存在有赖于实物载体(如软件)
      2. 若计算机软件不是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则该软件应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3. 无形资产==具有==可辨认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则认为具有可辨认性:
      1. 能从企业中==分离==或==划分出来==,并能==单独用于出售、转让==等而==不需要同时处置==在同一获利活动中的其他资产,说明无形资产==具有可辨认性==。
      2. 源于==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
      3. 商誉【goodwill】由于无法和企业自身分离,不认为其有可辨认性
      4. 客户关系【customer relationship】、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企业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刊头、客户名单==和实质上==类似项目的支出==,==不确认==为无形资产
    4. 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不属于==以固定【cash】或可确定金额收取【account receivable】的资产)
  • 内容:

    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

  • 确认条件:
    1. 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 50%,<= 95%)
    2. 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II.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 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

    构成 具体内容
    购买价款
    相关税费(==不包括==可抵扣的增值税)
    直接归属于使asset==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费:

    • 包括:
      1. ==专业服务费用==
      2. ==测试费==
    • 不包括:
      1. 广告费、管理费用和其他间接费用
      2. 完工后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 具有==融资性质==购买无形资产

    1. 购买无资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收利息),具有融资性质,初始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2. ==未确认融资费用== = 实付 - 现值,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
    3. 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以外,其他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

长期应付款的相关概念:

​ 1. 账面余额 = “长期应付款”科目的余额(未付的==本利和==)

​ 2. 账面价值 = ==摊余成本== = “长期应付款”的余额 -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余额 (未付的==本金==)

​ 3. 列报金额 = 账面价值、摊余成本 - ==一年内==将要支付的本金部分

例题:

2020.01,甲公司从乙公司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买无形资产,无形资产作价2000w,甲公司每年年末付款400w,分5年还清,贷款利率为5%,5年起5%利率的年金现值系数为4.3295。

2020.12.31长期付款列报金额:

现值 = (400 * 4.3295) = 1731.8

利息 = 2000 - 1731.8 = 268.2

账面余额 = 2000 - 400 = 1600

第一年“未确认融资费用” = 1731.8 * 5% = 86.59

第一年应付本金 = 400 - 86.59 = 313.41

账面价值 = 1600 - (268.2 - 86.59) = 1418.39

第二年“未确认融资费用” = (1731.8 - 313.41)* 5% = 70.92

第二年应付本金 = 400 - 70.92 = 329.08

列报金额 = 1418.39 - 329.08 = 1089.31

  • 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的成本

    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的==约定价值==确定,不公允的,按公允价值入账

  • 土地使用权的处理

    1. 自用:房 -> 固资 - > 折旧

      ​ 地 -> 无资 - > 摊销,==完工前==的土地使用权摊销额 计入 在建工程

    2. 房企:地 + 房 -> 开发成本/产品 -> 存货

      ​ 相关土地使用权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开发成本==)

    3. 出租:固资/无资 -> 投资性房地产

    4. 外购房屋建筑物:

      1. 能单独计量:房 -> 固资 - > 折旧,地 -> 无资 - > 摊销
      2. 不能单独计量 :固资
  • 通过==外购方式==取得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数据资源成本

    构成 具体内容
    购买价款
    相关税费
    1.数据脱敏、cleaning、lable、merge、analysis、visualization等加工过程所发生的有关支出
    2.数据权属鉴证、质量评估、登记结算、安全管理等费用

III. 内部研究开发支出的确认与计量

  • 研究阶段

    费用化

  • 开发阶段

    • 资本化
      1. 技术上有可行性
      2. 具有出售或使用的意图
      3. 存在市场
      4. 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支持,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5. 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
    • 不符合资本化:费用化

IV. 内部开发的无形资产的计量

  • 包括:
    1. 开发时耗费的材料和劳务成本
    2. 注册费
    3. 开发时==使用的==其他专利权和特许权的==摊销==
    4.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 - 借款费用》的规定==资本化==的==利息支出==
    5. 使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费用
  • 不包括:
    1. 除上述以外,直接归属于开发活动的==其他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间接费用==
    2. 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可辨认的==无效和初始运作损失==
    3. 培训支出等(因为在完工后)

==之前已经费用化的支出,无法进行资本化==

V. 内部研究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

  资本化支出 费用化支出
发生支出 借:研发支出 - ==资本化支出==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借:研发支出 - ==费用化支出==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何时结转 ==达到预定用途时==结转
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 - ==资本化支出==
资产负债表==可以有余额==,填列在==“开发支出”==项目内
==每期期末==结转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 - ==费用化支出==
资产负债表日==无余额==(==研发费用==)

特殊情况:半路接管别人的r&d项目

  1. 取得时:

    借:研发支出 - ==资本化支出==

    ​ 贷:银行存款

  2. ==以后发生的==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 or 费用化

VI.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使用寿命有限(摊销) 使用寿命不确定
确定原则 估计使用寿命的年限 或 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数量 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
是否摊销 使用寿命内合理摊销,摊销金额一般计入==当期损益== ==不摊销,计提减值准备==

使用寿命的因素:

  1. 通常寿命周期、可获得的类似资产使用寿命的信息
  2. 技术、工艺等方面的现实情况对未来发展的估计
  3. 该资产在该行业运用的稳定性和生产的产品/服务的市场需求情况
  4. 竞争者预期将采取的行动
  5. 预期维护支出,以及企业预计支付有关支出的能力
  6. 对该资产的控制期限、以及使用的相关法律规定或类似限制,如特许使用期、租赁期等
  7. 与企业持有的其他资产使用寿命的关联性等

使用寿命的确定

  1. 孰短原则 - 按短的期限来
  2. 续约的情况,不需要付出重大成本时,续约期可以计入使用寿命
  3. 没有明确的合同和法律约定,定性估计使用寿命

使用寿命的复核

  1. 每年年度终了,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
  2. 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如有证据表明其==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则应视为==会计估计变更==
  •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

    • 应摊销金额 = ==成本 - 残值==。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 摊销期:都是在当月

    • 摊销方法:

      1. 直线法
      2. 产量法
    • ==无法可靠确定==其预期消耗方法的,采取==直线法==进行摊销

    • ==车流量法==对高速公路经营权进行摊销的(==不属于==以包括使用无形资产在内的经济活动产生的==收入为基础==的摊销方法),因为可能有警车、军车免费通行的情况

    • 残值的确定:一般为零,除非

      1. 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资产
      2. 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无形资产==预计残值信息==,且该市场在该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可能存在==
        • 每年年末对残值进行复核
        • 残值重新估计 > 账面价值,不再摊销,等残值 < 账面价值时再恢复摊销
    • 会计处理:

      借:管理费用 —— 管理用无形资产摊销

      ​ 其他业务成本 —— 出租用无形资产摊销

      ​ 制造费用 —— 用于产品生产等的无形资产摊销

      ​ 生产成本 —— 专门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或其他资产的无形资产摊销

      ​ 贷:累计摊销

    • ==持有待售的==无形资产==不摊销==,账面价值和 (公允价值 - 出售费用)比,谁低算谁

  •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 在持有期间==不需要摊销==,但每个会计期间要进行==减值测试==

    • 存在减值迹象,进行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VII. 无形资产的处置

  • 指无形资产的==出售、对外捐赠、或无法==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应==终止确认==并==转销==

    • 无形资产的出售 - ==转让使用权== - ==影响==营业利润

      借:银行存款

      ​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 累计摊销

      ​ 资产处置损益(借差)

      ​ 贷:无形资产

      ​ 应交税费

      ​ 资产处置损益(贷差)

    • 无形资产的报废 - ==不影响营业利润==

      借:营业外支出

      ​ 累计摊销

      ​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 贷:无形资产

第五章:投资性房地产

I. 投资性房地产的特征与范围

  • 定义:为==赚取租金== 或 ==资本增值== 或 ==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 ==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项目

    1. 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经营租赁方式)

      ⚠️:企业==计划用于出租==但==尚未出租==的土地使用权,==不属于==此类

    2. 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闲置土地==),俗称:炒地皮!

    3. 已出租的建筑物

      • 企业==拥有产权==并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建筑物,包括==自行建造==完成后用于出租的建筑物,以及==正在建造==准备出租的建筑物。
      • ⚠️:二房东==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 下定决心出租的==空置建筑物==,也应视为投资性房地产。==控制建筑物==指:
        1. 企业==新购入、自行建造或开发完工==但==尚未使用==的建筑物(全新)
        2. ==不再用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且经==整理后==达到==可经营出租状态的建筑(老旧)
      • 出租建筑物附带的==辅助服务==,若==不重大==,应当将该建筑物==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 ==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项目

    1. 自用房地产
    2. 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投资房地产

II.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计量

  • 确认时点
情形 确认时点
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建筑物 租赁期开始日
炒地皮的土地使用权 自用土地权==停止自用==,准备增之后转让的日期
  • 投房的计量

    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成本模式 公允价值模式
    ==允许==提折旧、摊销、提减值准备 ==不允许==提折旧、摊销、提减值准备

    ⚠️:一个计量模式用到底

  • 会计处理

    1. 出租:

      房、地均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2. 房地产企业:

      (地 + 房) -> 开发成本 -> 开发产品 -> 主营业务成本

      成本模式 公允价值模式
    科目设置 投房
    投房累计折旧(摊销)
    投房减值准备
    投房 —— 成本
    ——公允价值
    ==必须写明细科目==
    增加时
    (==出租时点==)
    1. 外购时(==价税费==)
    借:投房
    贷:银行存款
    2. 自行建造
    借:投房
    贷:开发成本/在建工程等
    1. 外购时(==价税费==)
    借:投房 —— 成本
    贷:银行存款
    2. 自行建造
    借:投房 —— 成本
    贷:开发成本/在建工程等
    收租金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同上
    结转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房累计摊销/折旧
    同上
    期末计量(12.31)   1. 期末公允价值 > 账面余额
    借:投房 —— 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 期末公允价值 < 账面余额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房 —— 公允价值变动
    ==每次只跟最新账面余额比==
    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投房减值准备
    ==⚠️:不允许转回==
    ==不允许==减值
    后续支出 ==再开发==期间不计提折旧或摊销
    1. 转入在建
    借:投房 —— ==在建==
    投房累计折旧(摊销)
    投房减值准备
    贷:投房
    2. 发生后续支出
    借:投房 —— ==在建==
    贷:银行存款等
    3. 完工时
    借:投房
    贷:投房 —— ==在建==
    1. 转入在建
    借:投房 —— ==在建==
    贷:投房 —— 成本
    —— 公允价值变动(==可借可贷==)
    2. 发生后续支出
    借:投房 —— ==在建==
    贷:银行存款等
    3. 完工时
    借:投房 —— 成本
    贷:投房 —— ==在建==
    费用化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 投房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

    1. 成本 => 公允,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公允价值 - 账面价值) = ==期初留存收益==
    2. ==已采用==公允 ==不得== 转 成本

​ 借:投房(==转换日的公允价值==)

​ 投房减值准备

​ 投房累计折旧(摊销)

​ 贷:投房

​ 盈余公积(==可借可贷==)

​ 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可借可贷==)

III.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化和处置

  • 投房的转换(==用途变更 -> 双向转换==)

      形式 转换日
    投房 转 非投房 投房开始自用(转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房地产==达到自用状态==,企业开始生产产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的日期
      投房==转为存货(房企)== ==租赁期满==,董事会作出书面决议==明确表明==将其==重新开发==用于对外销售的日期
    非投房 转 投房 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 租赁期开始日
      自用建筑物停止自用,改为出租  
      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改用于赚取佣金或资本增值 租赁期开始日 或 资本增值日

    ⚠️:特殊情况

    情形 转换日
    ==自行建造==或==开发完工但尚未使用==的建筑物(存货 转 投房) 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作出书面决议==
    ==不再用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且经==整理后==达到==可经营出租状态的建筑物 (自用房地产 转 投房)  
  • 会计处理

    • 成本模式

      转换原则:==是否具备==对于转换条件?
      1. 具备:一一对应(==原转原、折转折、摊转摊、准转准==)
      2.不具备:==挤差额==(金额:==原账面价值==)
      结论:==不会产生==转换差额

      转换形式 账务处理
      投房转==自用房地产==
      (投 转 非)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投房减值准备
      投房累计折旧(摊销)
      贷:投房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累计折旧(摊销)
      投房转==存货==
      (投 转 非)
      借:开发成本(==倒挤==)
      投房减值准备
      投房累计折旧(摊销)
      贷:投房
      自用房地产 转 ==投房==
      (非 转 投)
      借:投房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累计折旧(摊销)
      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投房减值准备
      投房累计折旧(摊销)
      存货 转 ==投房==
      (非 转 投)
      借:投房(==倒挤==)
      存货跌价准备
      贷:开发产品等
    • 公允价值模式

      • ==投转非:先补差,后转换==
      转换模式 账务处理
      投房 转 ==自用房地产==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允价值==)
      贷:投房 —— 成本
      —— 公允价值变动(==可借可贷==)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借可贷==)
      投房 转 ==存货== 借:开发成本(==公允价值==)
      贷:投房 —— 成本
      —— 公允价值变动(==可借可贷==)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借可贷==)
      • ==非转投,需要区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和 其他综合收益==
      转换形式 账务处理
      自用房地产 转 ==投房== 借:投房 —— ==成本== (==公允价值==)
      累计折旧/累计摊销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其他综合收益==
      ⚠️:处置时,其他综合收益转入==当期损益(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 转 ==投房== 借:投房 —— ==成本== (==公允价值==)
      累计折旧/累计摊销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开发产品等
      ==其他综合收益==
  • 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出售、转让、报废、毁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

    成本模式 公允价值模式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成本
    投房累计折旧(摊销)
    投房减值准备
    贷:投房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房 —— 成本
    —— 公允价值变动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其他业务成本==
    同时: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业务成本==

第六章:长期股权投资

I. 长投的初始计量

  • 概念

    • 股权投资:又称==权益性投资==,是指通过付出现金和非现金资产等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上市)==或==股权(非上市)==,享有一定比例的==权益份额==代表的资产(金融工具:一方:==金融资产==、另一方:==权益工具==)
    • 长投:指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投、==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投、对==子公司==投资)、==重大影响(要带来利益)==的权益性投资、以及对==合营企业(需要一致同意)==的==权益性投资==
  • 合并的类型和分类:

    • 合并:
      1. 吸收合并(大鱼吃小鱼)
      2. 新设合并(强强联手,新公司)
      3. ==控股==合并(大股东)
    • 分类: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 1年)==
    比如爷爷是最终控制方,合并方是叔叔,孙子是被合并方
    ==没有最终控制方==,就属于该类
    购买方、被购买方、购买日
  • 确认:

    • 指投资方==能够==在自身账薄和报表中==确认==对被投资单位股权投资的==时点==
    • ==购买方(或合并方)==应与==购买日(或合并日)==确认对==子公司==的长投
    • 对==子公司==投资应当在==合并日(或购买日)==确认
    • 关于==合并日(或购买日)==的判断,需要同时满足下列五个条件:
      1. 企业合并合同或协议已获==股东大会(或股东会)==通过 (==家长同意==)
      2. 企业合并事项需要经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的,已获得批准(==民政局领证==)
      3. 参与合并各方==已办理==必要的财产权转移手续(==给彩礼了==)
      4. 合并方或购买方==已支付==合并价款的大部分(> 50%),且有能力、有计划支付剩余款项
      5. 合并方或购买方==实际上已经控制了==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享有==相应的利益、==承担==相应的风险
  • 初始计量:长投在==取得时==,按==初始投资成本==入账
  • 核算内容:
    1. 投资方能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成本法==)
    2. 投资方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且对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享有权利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权益法==)
    3. 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权益法==)

II. ==一次交换交易==形成==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长投

  • 基本原则:

    合并方对被合并方的长投,其成本 = ==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 【所有者权益】 的==账面价值== * 持股比例(%)

    成本可能会包含商誉(goodwill),分==内部成立==和==外部购买==两种情况

  • 相关费用(🌟🌟🌟):

    • 一般情况

      合并方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 贷:银行存款

    • 特殊情况:

      1. ==债务性==的交易费用(发行债券,如利息,手续费等),计入==初始确认金额==。(倒挤在”==应付债券 —— 利息调整==“)

        借:银行存款

        ​ 应付债券 —— 利息调整

        ​ 贷:应付债券 —— 面值

      2. ==权益性==的交易费用(发行股票,如佣金),应当冲减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若不足冲减的,==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借:资本公积 —— 股本溢价 1

        ​ 盈余公积 2

        ​ 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3

        ​ 贷:银行存款

    • 相关账务处理:

      1. 以==支付现金、非现金资产、承担债务==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投 (==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 * 持股比例% + 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而形成的==商誉==)

        ​ 应收股利(为上家 垫付的股利)

        ​ 资本公积 —— 股本溢价 1

        ​ 盈余公积 2

        ​ 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3

        ​ 贷:银行存款/相关资产/相关债务/固定资产清理等 (==账面价值==)

        ​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计税价格/公允价格== * 13%)

        ​ 资本公积 —— 资本溢价(有限公司)/ 股本溢价(股份公司)

        ⚠️:同控下,以==非现金资产==进行投资的,==不确认==非现金资产的==处置损益==

        ​ ==相关债务==,指的是把债务转移,帮别人还债,长期借款/短期借款

      2. 以==发现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投 (==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 * 持股比例% + 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而形成的==商誉==)

        ​ 应收股利(为上家 垫付的股利)

        ​ 资本公积 —— 股本溢价 1

        ​ 盈余公积 2

        ​ 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3

        ​ 贷:股本 (==面值==)

        ​ 资本公积 —— 股本溢价(股份公司)

  • 确认被合并方 ==账面所有者权益== 时的考虑因素

    1. 被合并方与合并方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是否一致(==不一致的,要调整==)
    2. 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的账面价值
    • ==内部成立(无商誉)==

      借:长投 (账面所有者权益 * 持股比例% )

      贷:银行存款

      ​ 资本公积 —— 资本溢价

    • ==外部购买==

      借:长投 (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 持股比例% + 商誉)

      ​ 贷:银行存款

      ==合并商誉== = 合并成本(==公允价值==) - 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账面owner equilty + 评估增值/减值)* 持股比例%

      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 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 调整后的净利润

  • 相关说明

    1. 被合并方在合并日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为 ==负数== 的,长投成本==按零确定==, 同时在 ==备查簿== 中予以登记

      借:长投

      ​ 资本公积 —— 股本溢价/资本溢价 1

      ​ 盈余公积 2

      ​ 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3

      ​ 贷:银行存款等

    2. 外部购买时,需要加上最终控制方 购买 合并方时 形成的商誉

    3. 在商誉==未发生减值==的情况下,同控下企业合并中,==不同母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合并报表反映的==商誉是相同的==

III. 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布实现==企业合并 (==同控==)

  • 确定长投的==初始投资成本==

    在==合并日==,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长投的初始投资成本(==可能包括==商誉)

  • 差额的处理

    合并日长投的初始投资成本 与 (达到==合并前==的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 合并日进一步取得股份==新支付==对价)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 特殊对应科目的处理原则(==暂不处理==)
    1. ==合并日之前==持有的股权投资,因采用==权益法==核算或==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核算而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暂不进行==会计处理。==直至处置==该项投资时==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
    2. 因采用==权益法==核算而确认的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中==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暂不进行==会计处理,==直至处置==该项投资时转入==当期损益==
  • 账务处理

    借:长投(实施控制那一天的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 * 持股比例%)

    ​ 资本公积 —— 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1

    ​ 盈余公积 2

    ​ 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3

    贷:长投/交易性金融资产等 (==原账面价值==,即第一次付的股权)

    ​ 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股本等 (==本次支付额、账面价值==)

    ​ 资本公积 —— 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贷差==)

IV. ==一次交换交易==形成==非同控下==控股合并的长投

  • 基本原则:
    1. 购买方应当按照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作为长投的初始投资成本
    2. 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之和==。(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含税价==)
    3. 先买东西(公允价值),再买股权
  • 相关费用:

    和同控相同

  • 账务处理:

    1. 以==存货==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投(==公允价值 + 税价==)

      ​ 应收股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账面价值==)

      贷:库存商品/原材料

    2. 以==固定资产==作为合并对价

      (1)借:固定资产清理(==账面价值==)

      ​ 累计折旧

      ​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贷:固定资产

      (2)借:长投 (==公允价值 + 税价==)

      ​ 应收股利(垫付股利)

      ​ 资产处置损益(==公允价值 < 账面价值==)

      ​ 贷:固定资产清理(==账面价值==)

      ​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 资产处置损益(==公允价值 > 账面价值==)

    3. 以长投、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券性==金融资产(==其他债券投资==)等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投(==公允价值==)

      ​ 应收股利

      ​ 投资收益(==公允价值 < 账面价值==)

      ​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债券投资/长投(==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权==)(==账面价值==)

      ​ 投资收益 (==公允价值 > 账面价值==)

      同时 (==反向结转==):

      借: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

      ​ 贷:投资收益

    4.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作为合并对价(只有这种情况走留存收益)

      借:长投(==公允价值==)

      ​ 应收股利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账面价值==)

      ​ 盈余公积(差额,或借方)

      ​ 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差额,或借方)

      借:其他综合收益(==可借可贷==)

      贷:盈余公积

      ​ 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5. 以==投资性房地产==作为合并对价

      成本模式 公允价值模式
      1. 借:长投(==公允价值==)
      应收股利
      贷:其他业务收入
      2. 借:其他业务成本(==倒挤==)
      投房累计折旧(==摊销==)
      投房减值准备
      贷:投房
      1. 借:长投(==公允价值==)
      应收股利
      贷:其他业务收入
      2. 借:其他业务成本(==倒挤==)
      贷:投房 —— 成本
      —— 公允价值变动
      同时:
      3. 借:公变(==可借可贷==)
      贷:==其他业务成本==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业务成本==
  • 处置损益的处理原则

    1. 换出资产为==存货的==,按==收入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确认==销售收入(产品类/材料类)==,同时结转==销售成本==
    2. 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资产处置损益==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 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3. 换出资产为==长投、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债券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等,==投资收益/留存收益(权益性)== =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 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并==相应结转==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等金额
    4. 换出资产为==投房==,以其==公允价值==确认==其他业务收入==,同时结转==其他业务成本==,并==相应结转==其他综合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总结(🌟🌟)

    事项 同控合并 非同控合并
    1.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最终控制方==的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
    2. 初始投资成本和支付对价的差额 ==贷差==增加溢价
    ==借差==冲减 资本公积 —— 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1
    盈余公积 2
    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3
    先卖再买,计入==对应损益==
    3. 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的中介费 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同上
    4. 发行的债务性证券相关的佣金、手续费等 计入债券性证券的初始确认金额 同上
    5. 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相关的佣金、手续费等 先冲减 资本公积 —— 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1
    盈余公积 2
    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3
     

V. 不形成控股合并的长投(==合营企业、联营企业==)

  1. 以==支付现金(广义)==取得的长投

    • 确认原则:

      以==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长投的初始投资成本,包括取得长投的==直接相关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公允价值 + 相关税费)

    • 注意事项:

      不包括==应收股利==

  2.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发行股票==)取得的长投

    • 确认原则:

      初始投资成本为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不包括==应收股利==

    • 相关费用:

      手续费、佣金等与权益性证券发行直接相关的费用,冲减“资本公积 —— 股本溢价” 1,盈余公积 2,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3

VI. 一项交易中==同时涉及==自最终控制方购买股权形成控制 及 自其他外部独立第三方购买股权的会计处理

来源 处理原则
集团内 按 ==同控== 处理
独立第三方 ==不管是否与同控同时进行==,按 ==实际支付== 的购买价款确定

长投例题

长投例题

长投的==初始投资成本==(只看同控) = 8000 * 60% = 4800

追加投资后,长投的==账面价值==

= 4800 + 5000 = 9800

借:长投 9800

​ 贷:股本 1800

​ 资本公积 —— 股本溢价 3000

​ 银行存款 5000

VII. 长投的后续计量

  • 成本法:

    1. 持股比例超过50%

    2. 按照 ==初始投资成本== 计价

    3. ==同控:==最终控制方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 * 持股比例% + 商誉

    4. ==非同控:==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

    5. 持有期间:

      •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应收股利

        ​ 贷:投资收益

    6. 计提减值:

      • 长投的==账面价值== > 被投资==净资产==,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 长投计提减值准备后==不允许转回==

      • 借:资产减值损失

        ​ 贷:长投减值准备

  • 权益法:

    1. 20% < 持股比例 < 50%

VIII. 长投的==权益法==

  • 明细科目:

    长投 —— 投资成本

    ​ —— 损益调整 (对应科目:投资收益)

    反向结转:投资收益

    ​ —— 其他综合收益(对应科目:其他综合收益)

    反向结转:投资收益(能重分类进损益)/留存收益(不能重分类进损益)

    ​ —— 其他权益变动(对应科目: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

    反向结转:投资收益

    ⚠️所有者权益不变:==弥补亏损、转增资本、提取盈余公积、发放股票股利等==

  • 使用范围:

    合营企业 and 联营企业

  • 重大影响:

    • 含义:

      有==参与决策==的权利,但==不能控制==或者与其他方==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

    • 判断:

      1. 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通过在被投资单位==财务和经营==决策制定过程中的==发言权==实施重大影响

      2. 投资方==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 ==20% < 表决权股份 < 50%==,一般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除非有==明确证据==表明这种情况下不能参与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决策,==不形成==重大影响。

      3. 以持有股权判断==影响程度==时,应综合考虑:

        1. 投资方==自身持有==的股权
        2. 通过子公司==间接持有的==股权
        3. 其他潜在因素:如被投资单位发行的==当期可转换的==认股权证、股份期权及可转换公司债券等的影响
        4. 如前期只持有1%股权,后期再购买29%股权形成重大影响,则认定重大影响的日期为==最开始持有股权的日期==,金额按照==对应日期的持股比例==计算
      4. 企业可通过以下==一种或几种情形==判断是否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

        1. 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1名即可)==

        2. ==参与==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政策==制定过程==,包括==股利分配政策==等的制定

        3. 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重要交易==

        4. 向被投资单位==派出管理人员==

        5. 向被投资单位==提供关键技术资料==

  • 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二者取高)

    1. 初始投资成本 > 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两者差额称为==不利差额==,==不要求==对长投成本进行调整

      该差额实际上就是==商誉==

      借:长投 —— 投资成本 (==初始投资成本==)

      ​ 贷:银行存款

    2. 初始投资成本 < 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两者差额称为==有利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借:长投 —— 投资成本

      ​ 贷:银行存款

      借:长投 —— 投资成本

      ​ 贷:营业外收入

    3. 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 = 净资产(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 - 商誉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 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 +- 存货、固定资产等的==评估增值或减值==

  • 投资损益的确认

    1. 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投资方==按比例==

      借:长投 —— ==损益调整==

      ​ 贷:投资收益

    2. 被投资单位实现==净亏损==时,投资方==按比例==

      借:投资收益

      ​ 贷:长投 —— ==损益调整==

    3. 对净利润的调整涉及==2方面==:

    评估增值或减值

    项目 公允和账面不相等
    存货 调整后净利润:
    = 账面净利润 - 评估净值 * 出售% * (1 - 25%)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调整后净利润:
    = 账面净利润 - $\frac{公允价值 - 账面价值}{资产剩余使用年限}$ * (1 - 25%)

    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

    • 逆流交易: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向投资方==出售==资产
    • 顺流交易:投资方 向 其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投出==或==出售==资产(包括==投出资产形式==)
个别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
第一年==减去多少(未售出比例)==,第二年实现时==加回多少(售出比例)==
(存货第一年==已经出售40%==,则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为60%,则第二年==最多加回60%==)
投资企业==多什么==,==抵什么==,==资产对资产==、==损益对损益==

借:长投 —— 损益调整 账面价值 -(收入 - 成本) * 未卖出% * 持股%

​ 贷:投资收益

==针对第二年的合并报表(存货全部售出)==

逆流:针对==未售出==存货,进行调整

​ 借:长投 —— 损益调整 (收入 - 成本)* 未卖出% * 持股%

​ 贷:存货

顺流:针对==售出==存货,反向结转,营业成本/营业收入

​ 借:投资收益

​ 营业成本(成本 - 对应折旧)* 持股%

​ 贷:营业收入(收入 - 对应折旧)* 持股%

⚠️:

  1. 当长投账面价值==已减至0==的情况下,将==不足抵消==的部分确认为==递延收益==,后期在结转到损益。

​ 借:投资收益

​ 贷:长投 —— 损益调整

​ 递延收益

  1. 发生未实现内部交易==损失==,损失==不应予以==抵消,直接用==账面净利润==计算

    借:长投 —— 损益调整 账面净利润 * 持股%

    ​ 贷:存货

  2. 投资方==构成业务==(如:以分公司进行投资),(初始投资成本 - 账面价值)全额计入==当期损益==,不用调整,也不认为有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IX. 合营方向合营企业==投出==非货币性资产==产生损益==的处理

  •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合营方==不应确认==损益:
    1. 重大风险和报酬==没有转移给==合营企业
    2. 投出非货币性资产的==损益==无法可靠计量
    3. 投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
  • 取得现金股利 或 利润的处理:

    成本法 权益法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
    贷:长投 —— 损益调整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 超额亏损:

    借:投资收益

    贷:长投 —— 损益调整 1

    ​ 长期应收款 2

    ​ 预计负债 3 (==仍需要承担额外损失==)

  • 其他综合收益的处理:

    借:长投 —— 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

    • 特殊规定:

      处置时:按照==被投资单位==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不能转损益,即 用【留存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长投 —— 其他综合收益

      借:留存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

X. 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的处理(==其他权益变动==)

  • 总体原则:

    除 ==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 以及 利润分配== 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按持股%计算应享有份额

    借:长投 —— 其他权益变动

    ​ 贷: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

  • 后续处理:

    1. 投资方在==后续处置== 股权投资但对剩余股权 ==仍采用== 权益法核算时,应按 ==处置比例== 将这部分资本公积转入当期损益

      借: 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

      ​ 贷:投资收益

    2. 对剩余股权 ==终止== 权益法核算时,将这部分资本公积 ==全部转入== 当期投资收益

  • 被动稀释:

    1. 被动稀释导致 ==持股比例下降== 时“内含商誉(不利差额)”的结转

      稀释比例 = $\frac{持股比例减少额}{原持股比例}$

      内含商誉 = 初始价值 - 公允价值 * 持股%

      ==会计分录数字计算逻辑== = ==增资后==享有的净资产份额 - ==增资前==享有的净资产份额 - 内含商誉的==减少额==

    2. 股权被动稀释而使得投资方==产生损失==,计提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 贷:长投减值准备

      ⚠️:长投的减值准备在提取之后,==均不允许转回==

    3. 增资时,商誉的处理原则(==6种情况==)

      第一次 第二次 结论
      正商誉30w 正商誉30w 不调整
      负商誉30w 负商誉30w 分别确认
      正商誉60w 负商誉50w 不调整
      正商誉60w 负商誉70w 确认负商誉10w
      负商誉60w 正商誉50w ==不追溯调整==
      负商誉50w 正商誉70w ==不追溯调整==

      ⚠️:正商誉 - 不利差额、 负商誉 - 有利差额

  • 长投的处置:

    成本法 权益法
    借:银行存款
    长投减值准备
    贷:长投
    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长投减值准备
    贷:长投 —— 投资成本
    —— 损益调整(==可借可贷==)
    —— 其他综合收益(==可借可贷==)
    —— 其他权益变动(==可借可贷==)
    投资收益(==可借可贷==)
    同时:
    借: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按==比例==或==全部结转==)
    贷:投资收益
    或==反之==

    借:其他综合收益(按==比例==或==全部结转==)
    贷:投资收益==等==
    或==反之==

XI. 长投方法的转换

成本法(==不涉及==) > 50% 达成控制
权益法(==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 要反向结转) > 20% 达成重大影响/共同控制
公允价值计量(==其他综合收益== 要反向结转 ==留存收益==) 三无
  • 核算方法的6种转换(三种增资、三种减资)
    1. 成本法/公允价值 ——> 权益法:比较差额
    2. 成本法/权益法——> 公允价值 :跨界(先卖后买)
    3. 多次交易、分步实现企业合并(同控)——> 唯一不遵循跨界原理
    4. 成本法 ——> 权益法:唯一追溯调整
    5. 权益法 ——> 成本法
    6. 成本法 ==减资== ——> 权益法/公允价值:丧失控制权
  • 权益法 ——> 成本法

    合并类型 处理原则
    同控 ==不跨界==
    非同控 1. 不具有控制、同控或重大影响的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第一种情况==)
    2. 对==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长投(==第二种情况==)
    • 第一种情况 - 按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成本法
    原股权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原股权为==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第一部分:
    借:长投(==新增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第一部分:
    借:长投(==新增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第二部分:
    借:长投(==fair value==)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 成本/公允价值变动(==face value==)
    投资收益 (==差额==)
    第二部分:
    借:长投(==fair value==)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 成本/公允价值变动(==face value==)
    盈余公积/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差额==)
    同时: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或==反向==
    • 第二种情况 - 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借:长投(==原股权 + 新增投资成本==)

      贷:长投 —— 投资成本 —— 损益调整(==可借可贷==)

      ​ —— 其他综合收益(==可借可贷==)

      ​ —— 其他权益变动(==可借可贷==)

      ​ 银行存款等(==新增投资成本==)

  • 公允价值计量转为权益法核算
原股权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原股权为==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第一部分 —— 新增部分投资:
借:长投(==新增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第一部分 —— 新增部分投资:
借:长投(==新增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第二部分 —— 原股权部分(==先卖后买==):
借:长投 —— 投资成本(==fair value==)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 成本/公允价值变动(==face value==)
投资收益 (==差额==)
第二部分 —— 原股权部分(==先卖后买==):
借:长投 —— 投资成本(==fair value==)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 成本/公允价值变动(==face value==)
盈余公积/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差额==)
同时: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或==反向==
  • 权益法转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1. 出售股权投资的部分

      借:银行存款 贷:长投 —— 投资成本 —— 损益调整(==可借可贷==)

      ​ —— 其他综合收益(==可借可贷==)

      ​ —— 其他权益变动(==可借可贷==)

      ​ 投资收益(==可借可贷==)

    2. 剩余股权投资的部分

      借:交易型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fair value==)

      ​ 贷:长投 —— 投资成本 ​ —— 损益调整(==可借可贷==)

      ​ —— 其他综合收益(==可借可贷==)

      ​ —— 其他权益变动(==可借可贷==)

      ​ 投资收益(==可借可贷==)

      同时:(==全额结转!!!==)

      借:其他综合收益

      ​ 贷:投资收益等

      或==反向==

      借: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

      ​ 贷:投资收益

      或==反向==

XII. 合营安排

  • 集体控制
    1. 集体控制==不是==单独一方控制
    2. ==既能联合起来控制==安排,又使得==参与方数量最少==的==一个或几个==参与方组合,叫做集体控制该安排的组合
    3. 能够==集体控制==一项安排的参与法组合==很可能不止一个==
  • 合营安排的分类

    分类 含义
    共同经营 合营方==享有==该安排==相关资产==且承担该安排==相关负债==的合营安排
    合营企业 合营方==仅对==该安排的==净资产==享有权益的合营安排
  • 单独主体

    单独的法人主体 有限责任公司
    不具备法人主体资格,但==法律所认可==的主体 ==合伙企业、合作企业、信托、基金==等

    合营安排==未通过==单独主体达成时,该合营安排为==共同经营==

    合营安排==通过==单独主体达成时,该合营安排可能是==共同经营==也可能是==合营企业==

  • 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对比

    参与方为合营安排==提供担保==的行为==本身并不直接导致==一项安排被分类为==共同经营==

第七章:资产减值

I. 资产减值的概述

  • 定义

    资产的可回收金额 < 账面价值

  • 资产减值的迹象与测试

    • 基本原则
      1. 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内部/外部信息==:可回收金额==降低==)
      2. 如果资产==存在==发生减值的==迹象==,==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3. 可回收金额 < 账面价值,按照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 特殊情况
      1. 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
      2.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3. 对于==尚未达到预定用途==的无形资产(==研发支出 —— 资本化支出==)
    • 特殊考虑(==不估计==其可回收金额)
      1. 以前报告显示,资产可收回金额 ==远高于== 其账面价值,==之后又没有发生==消除该差异的交易或事项
      2. 以前报告显示,资产可收回金额对于减值迹象==反应不敏感==

II. 资产可回收金额的计量

  • 含义

    ==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公允价值 - 处置费用)&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取高==

  • 特殊情况

    1. (公允价值 - 处置费用)&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要有一项==超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就表明资产没发生减值,==不需要再估计==另一项金额
    2. 没有显著证据表明,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显著高于==(公允价值 - 处置费用),可以将(公允价值 - 处置费用)视为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3. (公允价值 - 处置费用)==无法可靠计量==,将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其可收回金额
  • (公允价值 - 处置费用)的估计🌟🌟🌟

    1. (公允价值 - 处置费用),通常反映的是资产如果==被出售==或==处置时==可以收回的==净现金收入==
      • 处置费用:指可言直接归属于资产处置的==增量成本==,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财务费用和所得税费用等不包括在内==
    2. 在估计(公允价值 - 处置费用)时,==公允价值==按下列顺序进行
      1. 公平交易中资产的==销售协议价格==(有协议)
      2. 该资产的==市场价值==(==无协议,但有市价==)
      3.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公平交易愿意提供的==交易价格==
    3. 企业==无法可靠估计==(公允价值 - 处置费用),按照==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可回收金额
  •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估计

    • 基本原则

      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 和 ==最终处置时== 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 ==折现率== 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

    • 考虑因素

      1. 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2. 资产的使用寿命
      3. 折现率
  • 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

    • 基本原则

      对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整个经济状况进行==最佳估计==

    • 具体做法

      预计现金流量==最多涵盖5年==,企业管理层==如能证明==更长的期间是==合理==的,==可以涵盖==更长的期间

    • ==应当考虑==的因素

      1. ==不包括==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尚未作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或==与资产改良==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2. ==已经承诺重组==的,应当反映重组所能==节约的费用==和由重组所带来的==其他利益==,以及因重组所导致的估计==未来现金流出数==
    • 方法:

      1. ==传统法:==$\sum\frac{第t年预计未来现金流量}{(1\ +\ 折现率)^t}$
      2. ==期望现金流量法:====$\sum\frac{第t年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 现金流量概率 }{(1\ +\ 折现率)^t}$
  • 外币未来现金流量及其现值的预计(==先折现、后折算==)

    1. 先折为==外币现值==
    2. 再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如rmb)
    3. 在该现值基础上,比较(公允价值 - 处置费用)和 账面价值,已确定是否需要确认减值损失以及相应value

III.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

  •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 以前期间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需等到==资产处置时==才可==转出==

借:资产减值损失

​ 贷:fixed asset/在建工程/投房/intangible asset/goodwill/长投 减值准备

IV. 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 定义:

    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cash flow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 可回收金额:

    ==取高:==(公允价值 - 处置费用)&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 减值的会计处理:

    1. 先==抵减商誉的账面价值==(从减值损失中扣掉)
    2. ==按比例抵减==其他各资产的账面价值
    3. ==一对一==的抵减,抵减后的各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得低于==以下三者之中的最高者:
      1. (公允价值 - 处置费用)
      2. 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3. 0
  • 总部资产的减值测试:

    分摊至其他资产组,再按照资产组%,总部资产%计算出总部资产的减值损失。

V. 商誉减值测试与处理

  • 基本要求:

    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都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 商誉减值方法与会计处理(==吸收合并、控股合并==):

    • 吸收合并

      1. 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减值损失 = (可回收金额 - 账面价值)

      2. 对==包含商誉==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减值损失==首先抵减==分摊至资产组中==商誉(全额)==的账面价值

      3. ==按比例抵减==账面价值

    • 控股合并:

      1. 步骤如上,但==step2需要计算全部商誉(即. 包括少数股东)==

第八章:负债

一、流动负债

I. 短期借款

  • 含义:

    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 <= 1年的各种借款

  • 账务处理:

    借入款项 借:cash
    贷:短期借款
    计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贷:应付利息/cash
    支付利息 借:应付利息
    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贷:cash

II. 应付票据

  • 票据到期时==不能如期支付==

    • 商业承兑汇票

      借:应付票据

      ​ 贷:==应付账款==

    • 银行

    • 承兑汇票

      借:应付票据

      ​ 贷:==短期借款==

III. 应交税费

  • 一般纳税人(==10个明细科目==)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 (销项税额抵减)

    ​ (已交税金)

    ​ (转出未交增值税)

    ​ (减免税款)

    ​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 (销项税额)

    ​ (出口退税)

    ​ (进项税额转出)

    ​ (转出多交增值税)

  • 小规模纳税人(==3个明细科目==)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 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

    ​ —— 代扣代交增值税

  • 差额征税

    允许从销售额中==扣除==起支付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价款的:

    收入确认方法 总额法 净额法
    一般纳税人 全部销项税额 - 抵减销项税额
    借: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抵减)
    按销售额==计算的==销项税额
    计入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 减少的销项税额
    借: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转出多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

    应交未交 当月多交
    1. 当月应交未交的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 —— 未交增值税
    2. 下期交税
    借:应交税费 —— 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借:应交税费 —— 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预缴增值税

    预缴时 月末
    借:应交税费 —— 预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借:应交税费 —— 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 —— 预交增值税
  • 增值税控系统 & 技术维护

    借: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贷:管理费用等

  •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

    • 连续生产

      借: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可以抵税==)

    • 用于出售

      借:委托加工物资(==不再缴纳==消费税)

    • 成本项目(存货成本)

      1. 原材料或半成本成本
      2. 加工费
      3. 运杂费
      4. 消费税,< 受托方计税价格 (==用于出售需要计入消费税==)
  • 其他应交税费

    借: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 —— 应交资源税/应交土地增值税/应交房产税(或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

    🌟🌟🌟:==不需要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的税金包括==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关税、进口时的消费税等==

IV. 应付股利

  • 含义

    指企业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审议批准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 注意事项

    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通过的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不应确认==为负债,但应在==附注中==披露

二、非流动负债

I. 长期借款

  分次付息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借入款项 借:cash
长期借款 —— 利息调整
贷:长期借款 —— 本金
 
每年年末 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
贷:应付利息
长期借款 —— 利息调整
借:==应付利息==
贷:cash
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
贷:长期借款 —— ==应计利息==
长期借款 —— 利息调整
到期时 借:长期借款 —— 本金
贷:cash
借:长期借款 —— 本金
贷:cash
借:长期借款 —— ==应计利息==
贷:cash

II. 公司债券

  • 一般公司债券

    应付债券 —— 面值

    ​ —— 利息调整(倒挤) ​ —— 应计利息

  • 账务处理

      分次付息、到期还本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发行债券时 借:cash(==实际收款==)
    应付利息 —— 利息调整(==倒挤==)
    贷:应付债券 —— 面值
    注:==发行费用==应计入发行债券的==初始成本==
     
    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
    贷:应付利息
    应付债券 —— 利息调整(==倒挤==)
    借:应付利息
    贷: cash
    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
    贷:应付债券 —— ==应计利息==
    —— 利息调整
    债券偿还时(==计算最后一期利息时==) 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
    贷:应付利息
    应付债券 —— 利息调整(==先算==)
    ==利息调整 = 第一年减去每年交的利息==
    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
    贷:应付债券 —— ==应计利息==
    —— 利息调整
    债券到期偿还本金和最后一期利息时 借:应付债券 —— 面值
    应付利息
    贷:cash
    借:应付债券 —— 面值
    应付利息
    贷:cash

III. 可转换公司债券

  • 将==负债成分== 和 ==权益成分== 进行区别,将==负债成分== 确认为应付债券,将 ==权益成分== 确认为 ==其他权益工具==
  • 先确认 ==负债成分==, 再确认 ==权益成分== (总额 - 负债)
  • 交易费用,需要在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之间按照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
    • 负债成分 = 本利和折现
    • 权益成分 = 发行价格 - 负债成分
  • 账务处理

    发行时 借:cash
    贷:应付债券 —— 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 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可借可贷==)
    其他权益工具(==权益成分==)
    转股时 借:应付债券 —— 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利息调整)
    其他权益工具
    贷:股本(==面值==)
    资本公积 —— 股本溢价

IV. 长期应付款

  • 如==分期付款==

    借: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现值==)

    ​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原值==)

    以后期间对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

​ 借: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

​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第九章:职工薪酬

  • 短期薪酬

    12个月内需要全部予以支付的职工薪酬,==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除外==。如:工资、福利费、医保、工伤、公积金、工会经费等

    • 总体原则:

      将实际发生的短期薪酬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

    • 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生产工人==)

      ​ 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

      ​ 管理费用(==行政管理人员==)

      ​ 销售费用(==销售人员==)

      ​ 在建工程(==基建人员==)

      ​ 研发支出 —— 资本化/费用化(==研发人员==)

      ​ 贷:应付职工薪酬 —— 工资

      ​ —— 职工福利费

      ​ —— 社会保险费

      ​ —— 住房公积金

      ​ —— 工会经费

      ​ —— 职工教育经费等

    • 带薪缺勤:

      • 累计带薪缺勤:

        当员工工作满时长,从而获得带薪缺勤的权利时(如年假),确认与累计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并以==累计未行使权利==而==增加的预期支付金额==计量(==今年确认明年的==)

      • 非累计带薪缺勤

        在职工==实际发生缺勤==的会计期间确认与非累计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如婚假、产假等)

        一般包含在工资里,==不额外做账==

    • 短期利润分享计划:

      满足一下两条件,确认相关应付职工薪酬

      1. 企业因==过去事项==导致现在具有支付职工薪酬的==法定义务==
      2. 因利润分享计划所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义务==能可靠计量==(3条件之一即可)
        1. 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之前==企业已确定==应支付的薪酬金额
        2. 该利润分享计划的==正式条款中包括==确定薪酬金额的方式
        3. ==过去的惯例==为企业确定推定义务金额提供了明显证据
    • 非货币性福利

      按==公允价值==计量,无法可靠计量时,按==成本==

      1. 自产产品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研发费用等

        ​ 贷:应付职工薪酬 —— 非货币性福利

        🌟🌟🌟自产产品作为福利发给员工时,按照==公允价值 + 相关税费==,计量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相关收入的确认、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与==正常商品销售==相同。

        借:应付职工薪酬 —— 非货币性福利

        ​ 贷:主营业务收入

        ​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借:主营业务成本

        ​ 贷:库存商品

      2. 外购产品

        应当按照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入==成本费用==

        外购时:

        借:库存商品等

        ​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贷:银行存款

        发放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 非货币性福利

        ​ 贷:库存商品

        ​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3. 向职工提供补贴:

        比如:以低于成本价向员工出售住房;低于企业支付的价格向职工提供医保

        ==规定了==服务年限 ==未规定==服务年限
        优惠的差价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在服务年限内平均摊销
        出售住房时:
        借:cash
        长期待摊费用
        贷:固定资产
        出售住房后,服务年限内每年摊销:
        借: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 —— 非货币性福利
        借:应付职工薪酬 —— 非货币性福利
        贷:长期待摊费用
        ==直接计入==出售住房当期==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借:cash(==员工所付款==)
        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补贴金额==)
        贷:固定资产(==公允价值==)
  • 离职后福利

    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报酬和福利,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 | 种类 | 企业的法定义务 | 精算风险和投资风险的承担主体 | | ———— | ———————————————————— | —————————- | | 设定提存计划 | 企业同意向基金的==缴存额为限==,==不负==进一步支付义务 | 实质由==职工==承担 | | 设定受益计划 | 1. 负责一辈子
    2.确认的费用==并不一定是==本期应付的提存进金额 | 实质由==企业==承担 |

    1. 设定提存计划

      企业向individual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如:==养老/失业保险==)

      借:管理费用等

      ​ 贷:应付职工薪酬

      借:应付职工薪酬

      ​ 贷:cash

    2. 设定受益计划

      Step1: 确定设定受益义务现值和当期服务费用

      精算假设对有关 ==人口统计变量== 和 ==财务变量== 等作出估计,并确定相关义务的==归属期间==

      Step2: 确定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和净资产

      ==义务现值 - 资产公允价值==

      以 ==盈余== 和 ==资产上限== 两者取低作为净资产

      Step3: 确定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过去(当期)服务成本/结算利得和损失

      借:应付职工薪酬

      ​ 管理费用(倒挤)

      ​ 贷:cash

      利息净额

      借:财务费用(==净负债 - 利息费用==)

      ​ 贷:应付职工薪酬

      或者:

      借:应付职工薪酬

      ​ 贷:财务费用(==净资产 - 利息收益==)

      Step4: 确定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损益==的金额

      净资产或净负债的==重新计量==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计入==当期损益(资产成本)== 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当期服务费用
      过去服务费用
      结算利得和损失
      净资产或净负债的==利息净额==
      精算利得和损失
      计划资产回报
      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
  • 辞退福利

    强制辞退 或 逼你辞退

    1. 劳动合同到期前,提前终止合同,应当在==辞退时==进行确认和计量
    2. 内部退休计划,==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
    3. 当辞退福利在==12个月内==不能完全支付的,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计入当期损益的辞退福利金额
  •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除上述三种之外的所有职工薪酬

第十章:股份支付

I. 股份支付的概述

  • 含义

    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指企业为 ==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 而授予 ==权益工具(资本公积)==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应付职工薪酬)==的交易

  • 四个主要环节(==授予、可行权、行权和出售==)

    1. 授予权:股份支付协议==获得批准==的日子
    2. 可行权日:可行权条件==得到满足==(达到法定结婚年龄)
    3. 等待期:从 ==授予权== 至 ==可行权日== 的时段,“行权限制期”(等到22岁法定年龄的日子 - 22年)
    4. 行权日:职工和其他方==行使权利==、获取现金或权益工具的日期
    5. 出售日:将行使期权所取得的==期权股票出售==的日期,行权日和出售日之间应设立==禁售日(7天cd)==
  • 权益结算

    • 含义:

      企业为获取服务而承担==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作为对价进行结算的交易

    • 常用工具

      ==限制性股票== 和 ==股票期权==

    • 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等

      ​ 贷: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

  • 现金结算:

    • 含义:

      企业为获取服务而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 为基础计算的==交付现金== 或 ==其他资产== 的义务的交易

    • 常用工具

      ==模拟股票== 和 ==现金股票增值权==

    • 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贷:应付职工薪酬

  • 第二类限制性股票

    激励对象在授予日==无需出资购买==限制性股票,==待满足==可行权条件后,激励对象==可以选择==按原授予价购买,==也可以选择==不买,放弃取得相应股票

II. 股份支付的确认与计量

  • 权益结算

    以股份支付所授予的==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不确认后续公允价值的变动==)

    有等待期 无等待期
    在==等待期==时,以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权益工具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始终不变)==,计入==其他资本公积==
    借:管理费用等
    贷: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
    依然按照==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始终不变)==,只是将其计入==资本公积 —— 股本溢价==
    借:管理费用等
    贷:资本公积 —— ==股本溢价==
  • 现金结算

    有等待期 无等待期
    按照企业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随时变)==,在结算前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和结算日对负债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
    借:管理费用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应付职工薪酬
    同上

    🌟🌟🌟:权益结算==只在等待期内==要重新计量公允价值,现金结算整个过程都==要重新计量公允价值(直到现金分完)

  • 其他方服务

    ==能够==可靠计量 ==不能==可靠计量
    按==取得日==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的==资产成本/费用== 按==权益工具==在==服务取得日==的公允价值(若能可靠计量)
    如果==权益工具==也不能可靠计量:
    按==内在价值==计量该权益工具,内在价值的变动应计入==当期损益==
    内在价值 = 股份的公允价值 - 协议应当支付价格

III. 可行权条件的种类、处理和修改

项目 可行权条件 非可行权条件
定义 企业是否得到企业或其他方提供的服务、且该服务使职工/其他方具有获取股份支付协议规定的权益工具或现金等权利条件
==即kpi,绩效奖励是股权/现金==
反之,则为非可行权条件(如:==禁售期==)
分类 可行权条件:
1. ==服务期限条件:==指职工或其他方完成规定服务期限才可行权的条件(如:==连续服务3年==)
2. ==业绩条件:==kpi
1. ==市场条件:==与市场价格相关的业绩条件(如最低股价增长率、股东报酬率)
2. ==非市场条件:==除市场条件之外的其他业绩条件(如销售指标的实现情况、最低利润指标的实现)
 

以==权益结算==为例,主要分为==价、量==

  • 权益工具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 —— 价
影响因素 市场条件(可行权条件)、非可行权条件
相关说明 1. ==一锤子买卖==,定好公允价值后==不变==
2. 非可行权条件:如取得股权后由==禁售期==的要求,==会影响==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lower)
  • 可行权情况的最佳轨迹(授予的权益工具的==数量==)—— 量
影响因素 非市场条件、服务期限条件
相关说明 只要职工==满足==其他所有==非市场条件==,企业就该确认已收到的服务(即. ==确认==相关的成本费用)
  • 三种情况
  完美 不太完美 不完美
企业:(获取到服务?—— kpi) yes yes No
员工:(是否行权 —— kpi和市场条件) yes no No
  • 三种情况的账务处理

    • ==确认==成本费用

      ==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借:管理费用

      ​ 贷: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

    • ==能否==保住量(2条件)

      1. 非市场条件
      2. 服务期限条件
    • 是否可行权

      市场条件和非市场条件

  完美 不太完美 不完美
==能否==保住量 满足2条件,无需额外做账务处理 满足2条件,无需额外做账务处理 ==不满足==2条件,反向冲减
借: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
贷:管理费用
是否可行权 ==满足==可行权条件:正常行权
借:cash
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
贷:股本(==面值==)
资本公积 —— 股本溢价
==未满足==可行权条件:不能行权
借: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
贷:资本公积 —— 股本溢价
==无需==额外做账务处理
  • 特殊情形的处理(首次公开招募)
  1. 条款和条件的==有利修改==
修改形式 处理原则
1. 修改==增加了==所授予的==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面包10元,花4元购买,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为6元,如果花3元卖,则公允价值为7元,增加了1元)
2. 修改==增加了==所授予的==权益工具的数量==
按照==有利于职工的方式==修改可行权条件,如==缩短==等待期、==变更/取消==业绩条件(非市场条件)

修改==增加了==所授予的==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修改发生时间 处理原则
发生在==等待期内== 确认修改日至修改后的可行权日之间取得服务的公允价值时,应包括一开始的公允价值,也要包括后续增加的公允价值
发生在==可行权日后== 立即确认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增加
特殊情况 若企业要求员工只有==先完成==更长期间的服务==才能取得==修改后的权益工具,则企业应在==整个等待期内==确认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增加

==(员工人数 * (1 - 离职率)* 股票期权份额 * 期权授予日的公允价值 * 天数)- 之前年确认的管理费用==

  1. 条款和条件的==不利修改==

    修改形式 处理原则
    1. 修改==减少了==所授予的==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不应考虑==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减少)
    2. 修改==减少了==所授予的==权益工具的数量==,将减少部分作为已授予权益工具的==取消==进行处理
    按照==不利于职工的方式==修改可行权条件,如==延长==等待期、==变更/增加==业绩条件(非市场条件)

    ==取消或结算==

    • 将取消或结算作为==加速可行权==处理,立即确认原本应在==剩余等待期内==确认的金额

    • 取消或结算时==支付给==职工的==所有款项==均应作为==权益的回购==处理,回购支付 > 回购日公允价值,计入==当期费用==

      借: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

      ​ 管理费用

      ​ 贷:cash

    • ==自愿退出==股权激励计划==不属于==为满足可行权条件的情况,==属于==股权激励计划的取消,作为==加速可行权==处理。剩余等待期内应确认的金额==立即计入==当期损益,==同时确认==资本公积,==不应冲回==以前期间确认的成本或费用

特殊情况 处理原则
授予新的权益工具用以替代被取消的权益工具 以与处理原权益工具条款和条件修改相同的方式
未将新授予的权益工具认定为替代权益工具 作为新授予的股份支付进行处理
回购职工已可行权的权益工具 减少==所有者权益==

IV. 股份支付的处理

权益结算 现金结算 回购股份进行职工期权激励
借:cash
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
贷:股本
资本公积 —— 股本溢价
在可行权日之前:
借: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
在可行权日之后:
借:公允价值变动
贷:应付职工薪酬
1. 企业回购股份时
借:库存股
贷:cash
2. 以回购股份形式奖励本企业职工时,在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借:管理费用等
贷: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
3. 职工行权购买股份==收到钱后==:
借:cash
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
贷:库存股
资本公积 —— 股本溢价

V. 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的账务处理

借:cash等(==员工缴纳的认股款==)

​ 贷:股本(==面值==)

​ 资本公积 —— 股本溢价(==倒挤==)

同时:

借:库存股(限制性股票数量 * 回购价格)

​ 贷:其他应付款

  • 上市公司应当判断等待期,进行相对应的会计处理
  1. 等待期内: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 贷: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

  2. 后续处理:

    ==需回购==的股票(==未达到==解锁条件 - 提前滚蛋的人) ==无需回购==的股票(==达到==解锁条件 - 留下来的人)
    借:==其他应付款(应支付的金额)==
    贷:cash等
    同时:
    借:股本
    资本公积 —— 股本溢价
    贷:==库存股==
    借:其他应付款 —— 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
    贷:库存款
  • 发放现金股利的处理原则

    现金股利==可撤销(收回股利)==,提前滚蛋的 无法获得/需要退回 其在等待期内 应收/已收 的现金股利

      预计未来==可解锁== 预计未来==不可解锁==
    现金股利==可撤销== 借:利润分配 —— 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应付股利 —— 限制性股票股利
    同时:
    借:其他应付款 —— 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
    贷:库存股
    实际支付时:
    借:应付股利 —— 限制性股票股利
    贷:cash等
    借:其他应付款 —— 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
    贷:应付股利 —— 限制性股票股利
    实际支付时:
    借:应付股利 —— 限制性股票股利
    贷:cash等
    现金股利==不可撤销== 借:利润分配 —— 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应付股利 —— 限制性股票股利
    实际支付时:
    借:应付股利 —— 限制性股票股利
    贷:cash等
    借: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股利 —— 限制性股票股利
    实际支付时:
    借:应付股利 —— 限制性股票股利
    贷:cash等

VI. 集团股份支付的处理

graph LR
    A[主体是否有结算义务] -->|否| B[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A -->|是| C[授予的是否是自身权益工具]
    C -->|是| B
    C -->|否| D[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 结算企业:
前提条件 权益结算 现金结算
结算企业时接受服务企业的投资者
(结算 —— 母公司、接受服务企业 —— 子公司)
按==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借:长投
贷: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
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
借:长投
贷:应付职工薪酬
  • 接受服务企业:
  1. 没结算义务 ==或者== 授予本身权益工具的(==自己家股票==),==权益结算==

    借:管理费用等

    贷: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

  2. 具有结算义务 ==并且== 授予集团其他企业的(==别人家股票==),==现金结算==

    借: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

  • 合并财务报表:
    • 前提条件:
      1. 结算企业(母公司)是接受服务企业(子公司)的投资者
      2. 接受服务企业==没有==结算义务
      3. 结算企业对接受服务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激励==
  • 三种类型:
  1. 结算企业以==自身权益工具==结算
个别财务报表 结算企业 ==权益结算:==
借:长投
贷: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
  接受服务企业 ==权益结算:==
借:管理费用等
贷: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
合并财务报表 最终结果 ==权益结算:==
借:管理费用等
贷:资本公积
  1. 结算企业以集团内==其他企业==的权益工具结算
个别财务报表 结算企业 ==现金结算:==
借:长投
贷:应付职工薪酬
  接受服务企业 ==权益结算:==
借:管理费用等
贷: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
合并财务报表 最终结果 ==权益结算:==
借:管理费用等
贷:资本公积
  1. 结算企业授予接受服务企业职工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如:现金股票增值权==)
个别财务报表 结算企业 ==现金结算:==
借:长投
贷:应付职工薪酬
  接受服务企业 ==权益结算:==
借:管理费用等
贷: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
合并财务报表 最终结果 ==现金结算:==
借: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
  • 特殊情况的处理
    1. 高管调动,在哪个公司,哪个公司需要承担费用,==谁受益,谁承担费用==
    2. 集团内的股份支付,包括集团内==任何主体==的==任何股东(控股/非控股股东)==

VII. 企业将现金结算 改为 股份支付

在==修改日==,企业按照权益工具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将之前的现金结算反向结转。

==之前的现金结算金额,不包含在后续股份支付的结算中(即. 后续yr2权益结算不需要减去yr1的现金结算金额)==

第十一章:借款费用

I. 借款费用概述

  • 借款费用范围:
范围 具体内容
1. 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实际利率==) 1. 企业向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资金==发生的利息、==发行公司债券==发生的利息
2. 为购建 或 生产符合资本化的资产而发生的==带息债务(带息应付票据)==所承担的利息
2. 发行债券中的折价或溢价的==摊销== 实质是对债券==票面利息的调整==(即. 票面利率 => 实际利率)
3. 辅助费用 借款过程中发生的==手续费==、==佣金(发行债券)==产生的,==不包括发生股票==产生的)、印刷费等
4. 外币借款而发生汇率差额 汇率变动引起的差异
  • 借款的范围:

    1. 专门借款:

      为购建 或 生产符合资本化的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

    2. 一般借款:

      专门借款==之外的==借款。

    3. ==先专门借款,再一般借款==

  •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

    需要经过 ==>= 1年== 购建或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不包括拖拖拉拉导致工期拉长的情况==),包括:

    1. 固定资产
    2. 投资性房地产
    3. 存货(房地产开发产品、大型机械设备等)
    4. 建造合同成本
    5. 确定为无形资产的开发支出

II. 借款费用的确认

借款费用(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 其他借款费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
资本成本(在建工程等)——> ==资本化== 当期损益(==财务费用==)——> ==费用化==
  • 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时点(==同时满足3条件==)🌟🌟🌟

    1. 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开始占用资金==)
      1. 支付现金
      2. 转移非现金资产(将==自己的产品==用于工程)
      3. 承担==带息==债务(如:==带息应付票据==)
    2. 借款费用已经发生(==开始计息==)
    3. 开始动工
  • 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时点(==计入财务费用==)

    1. 建造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 3个月)==

    2. 若==正常中断==,仍可资本化

      • ==非正常中断:==企业==管理决策上的原因== 或 ==不可预见的原因==等导致的中断 1. 企业因与施工方发生了质量纠纷; 1. 工程、生产用料没有及时供应; 1. 资金周转发生了困难; 1. 施工、生产发生了安全事故; 1. 发生了与资产购建、生产有关的劳动纠纷等原因

      • ==正常中断:==为完工的==必要的程序==,或==实现可预见的==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中断

        1. 南方的雨季、北方的冰冻季节
  • 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时点

    • 完工条件判断(4个之一)
      1. 实体建造或生产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实质上已完成
      2. 资产与==设计要求、合同规定==与生产要求相符 或 基本相符,==即使==有一些细节上的不相符,也==不影响==其正常使用或销售
      3. 完成建造后,==后续支出金额很少或几乎不再发生==
      4. 需要==试生产== 或 ==试运行==的资产,测试结果为合格的,认为完工

III. 借款费用的计量

  • 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确定(==在建工程==)
    • 专门借款
资本化期间 暂停资本化期间
==资本化金额==
= ==资本化期间==总利息(1) - 闲置资金的投资收益(2)
(1) 摊余成本(借款金额) * 实际利率
(2) 存入银行 或 暂时性投资
==费用化金额==
= ==暂停资本化期间==总利息(1) - 闲置资金的投资收益(2)
(1) 摊余成本 * 实际利率
(2) 存入银行 或 暂时性投资
借:==在建工程==
应收利息(或cash)
贷:应付利息
借:==财务费用==
应收利息(或cash)
贷:应付利息
  • 一般借款

    • 资本化期间:

      资本化金额 = 累计资产支出的加权平均数 (1) * 所占有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2)

      (1): $\sum(\frac{每笔资产支出金额\ *\ 该笔支出所占用的天数}{当期天数})$,==上一年的支出在下一年自动存在==

      (2):所占有一般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 = $\frac{\sum所占有一般借款当期实际利息}{一般借款本金和}$

      ​ ==若只有一笔一般借款,资本化率 = 借款利率==

      借:==在建工程==

      ​ 财务费用

      ​ 贷:应付利息

    • 暂停资本化期间:

      ==全部费用化==

      借:==财务费用==

      ​ 贷:应付利息

第十二章:或有事项

I. 或有事项概述

  • 或有负债

    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很可能 ——> 确认

    可能 ——> 披露

  • 或有资产

    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权利==,基本确定可以收到金额且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基本确认 ——> 确认

    很可能 ——> 披露

层次 概率区间
基本确定 95% < 发生的可能性 < 100%
很可能 50% < 发生的可能性 <= 95%
可能 5% < 发生的可能性 <= 50%
极小可能 0% < 发生的可能性 <= 5%

II. 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

  • 确认条件(3个条件)

    1. 该义务时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法定义务、推定义务)
    2. 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 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 财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预计的诉讼费)

    ​ 营业外支出(预计的赔偿支出)

    ​ ==主营业务成本==(产品质量保证)

    ​ 贷:预计负债

  • 预计负债的计量(最佳估计数)

    • 给定区间,且区间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都==相同==。

      $\frac{区间最小值\ +\ 区间最大值}{2}$

    • 给定区间,且区间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都==不相同==

      1. 单个项目:按照==最可能发生金额==确定
      2. 多个项目:==加权平均数==
    • 预期可获得补偿的处理

      需要==基本确定==获得赔偿,如:保险理赔

      借:其他应收款

      贷:营业外支出(==冲减==)

    • 需要考虑的3个因素

      1. 风险和不确定性
      2. 货币时间价值
      3. 未来事项

III. 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具体应用

  • 亏损合同

    预计负债的计量应当反映==退出该合同的最低净成本==,即. MIN(违约金,履行合同亏的钱)

    借:营业外支出

    ​ 贷:预计负债

  • 重组业务

    • 范围:
      1. 出售或终止企业的部分业务
      2. 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较大调整
      3. 关闭企业的部分营业场所
      4. 转移营业活动地区
    • 确认条件:

      1. 有详细、正式的重组计划
      2. 该重组计划==已对外公告==
    • 计量:

      按照与重组有关的==直接支出==确定预计负债金额

      支出项目 包括 不包括
      自愿遣散  
      强制遣散  
      将不再使用的厂房租赁房撤销  
      将职工和设备转移到新工厂  
      剩余职工再培训  
      新经理的招募成本  
      推广公司新形象的营销成本  
      对新营销网络的投资  
      重组的未来可辨认经营损失(最新预计值)  
      特定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的减值损失  

第十三章:金融工具

I. 金融工具概述

  • 金融工具:

    指形成一方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方的==金融负债== 或 ==权益工具==的==合同==

金融资产 金融负债
指企业持有的==现金==、==其他方的权益工具==以及符合下列==4条件==之一的资产 指符合下列==4条件==之一的负债
1. 收款权利(如:应收帐款) 1. 付款义务(如:应付账款)
2. 在==潜在有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负债的==合同权利==
(如:企业持有的==看涨期权==等)
2. 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负债的==合同义务==
(如:企业==签出==的==看涨期权==等)
3. 将来要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股票)==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合同==,且企业根据合同将收到==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 3. 自身权益工具、非衍生的==合同义务==、可变数量
(非衍生:如股票)
(可变数量:价格随行就市,总金额固定)
4. 将来要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股票)==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合同==
==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衍生工具合同除外
4. 自身权益工具、衍生的==合同义务==
==双固定除外(量、价)==

净额结算 = $\frac{市价总额\ -\ 期权合同标价总额}{每股市价}$

  • 衍生工具:
    1. 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如:==利率互换==)
    2. 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者与其他类似合同,投资较少(如:==期货的保证金==)
    3. 在==未来==的某日结算

II.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

  • 分类法(两个维度):

    1. 业务模式 - 用何种方式让金融资产赚钱。

      • 两类:
        1. 收取合同现金
        2. 收取 + 出售金融资产
        3. 集团和子公司应当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确定期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但对于==同一种portfilo==,集团和子公司的业务模式判断基本一致
        4. 当金融资产的现金流量,==实际不同于预期==,只要根据当时所有可获得的信息进行==预先考虑==,==不构成前期差错,亦不改变现有分类==,但在评估新的业务模式时,应该考虑这些信息。
      • 具体业务模式(3种)

        1. ==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的业务模式(==存续期内==)

          特殊情况:

          ==因止损而出售的资产,业务模式仍为收取(止损)==

          ==偶尔发生出售价值重大金融资产,或频繁出售小价值资产,业务模式仍为收取(非双高)==

          ==在金融资产临近到期时出售,且出售所得接近待收取的剩余合同现金流量,业务模式仍为收取(几乎全部收回)==

        2. 收取 + 出售

          出售的频率更高、金额更大(双高)

          不存在出售金融资产的频率或价值的明确界限

        3. 其他业务模式(除上两种外的模式)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持有金融资产的目的是==交易性的==

    2. 合同现金流量

      债券性投资:利息 + 本金(纯!),==除此以外全都不通过==

      股权性投资:分红,炒股价差,==不通过==

      【摊】和【综(债)】的合同现金流量应当与==基本借贷安排==相一致(本金、利息)

  • 金融资产一般划分为==以下三类==:

    1.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摊】
    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综(股)- 指定为、综(债)- 分类为】==
    3.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损(债)】

​ 金融资产/负债 一经确认,不得随意更改

==金融资产(债券性投资):==

  业务模式 合同现金流量(纯不纯?)
收取 ==且== 通过(本金 + 利息)
综(债) 收取 + 出售 ==且== 通过(本金 + 利息)
损(债)、损(股)
==交易性金融资产==
其他业务模式 ==或== 未通过

==金融资产(股权性投资):==

指定为:综(股)==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未指定为:损(股)

III.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

  • ==是否存在无条件避免==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给钱?==)
==不能==无条件避免 ==能==无条件避免
==金融负债==
1. 不能无条件避免赎回此金融工具(==本金部分==)
2. 被要求强制支付利息(==利息部分==)
3. 合同对手==有回售权==(==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
==权益工具==
1. 即无==支付本金==的义务,也无==支付利息==的义务
2. 发行的金融工具==无到期日==,且合同对手==无回售权==(==本金部分==)
3. 虽有固定期限,但发行方==有权无期限递延==(==本金部分==)
3. 能==自主决定==是否支付股息(==利息部分==)
  • 区分情况==不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 以前实施分配的情况;
    2. 未来实施分配的意向;
    3. 未发放股利 对 普通股价的==负面影响==
  • 是否通过交付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结算(==给股?==)
非衍生工具(股票) 衍生工具(期权)
==金融负债==
有义务交付==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
==权益工具==
有义务交付==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
==权益工具:==
==固定==自身权益工具换==固定==金额(或==同比例==)
外汇因汇率变动除外
==金融负债:==
其他情况
  • 或有事项
金融负债 权益工具
未来谁都说不准 有==极端罕见==的情况让以金融负债的方式不可能发生
  • 结算选择权
情形 分类
1. 以==现金净额==进行结算
2. 以==发行股份交换现金==(普通股净额结算)
==金融负债==
借:cash
贷:衍生工具 —— 看涨期权
普通股总额结算(固定换固定) ==权益工具==
借:cash
贷:其他权益工具

IV. 复合金融工具

认股权和债权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认股权:权益工具(其他权益工具),发行价格 - 不包含认股权的债权公允价值

到期未行权:==到期时==将其他权益工具部分,转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V. 永续债等类似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属于==权益工具投资 ==不属于==权益工具投资
1. 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 对==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初始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1.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3.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VI.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初始计量

  • 初始确认原则 - ==公允价值==
类别 初始计量原则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负债 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的借方)
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负债 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已宣告但未发放的==债券利息==或==现金股利==,单独确认为(==应收利息/应收股利==)

VII. 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 ==摊余成本==
情况 相关总结
一般情况 1. ==未计提信用==减值准备,摊余成本 = 丁字账余额(==账面余额==)
2. ==计提信用==减值准备,摊余成本 = 丁字账余额 - 信用减值准备
特殊情况 ==其他债券投资==(公允价值波动==不影响==摊余成本)

信用减值(3阶段):

  1. 第一&二阶段:预期信用损失,不影响下一年的投资收益

    借:信用减值损失

    ​ 贷:投资减值准备

  2. 第三阶段:第四年的投资收益 = (第三年丁字账余额 - 累计信用减值) * 实际利率
  3. 如: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重大财务困难==、债务人很可能破产或进行其他债务重组

具体账务处理:

明细科目(==3个==)

债券投资 —— 成本(==面值==)
—— 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 利息调整(==倒挤==)

初始计量 后续计量 中途处置 计提减值
1. 初始入账金额 = 公允价值 + 交易费
2. ==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账面余额)== 当期损益 = 出售所得价款 - ==账面价值==的差额  
借:债权投资 —— 成本
应收利息/债权投资 —— 应计利息
贷:cash
债权投资 —— 利息调整
1. 确认利息
借:应收利息/债权投资 —— 应计利息
债权投资 —— 利息调整(==与购入时相反==)
贷:投资收益
2. 收本、息
A. ==分次付息、到期还本==
借:cash
贷:应收利息
借:cash
贷:债权投资 —— 成本
B.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借:cash
贷:债权投资 —— 成本
债权投资 —— 应计利息(==每期利息 * 期数==)
借:cash
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债权投资 —— 成本(==面值==)
—— 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 利息调整(==倒挤==)
投资收益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账面余额 = 所有明细科目(3个)之和

摊余成本 = 账面余额 - 对应的债券投资减值准备

账目价值 = 摊余成本

  • 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
    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利得或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 减值 汇兑差额 反向结转
综(债) 其他综合收益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其他综合收益
财务费用 投资收益
综(股) 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综合收益(==本金部分==)
财务费用(==股利/利息部分==)
留存收益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损)==

    该类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

初始计量 后续计量 处置时
1. 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2. 到期还没拿到的现金股利,==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当期损益== = 售价 - 账面价值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 成本(==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贷:cash
==1. 公允价值变动==
==升值:==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 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升值金额 * 25%==)
==贬值:==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 公允价值变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贬值金额 * 25%==)
递延所得税负债(==冲减之前的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注:所得税费用与计税基础比==
==2. 持有期间==
借: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借:cash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借:cash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 成本
—— 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可借可贷==)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1. ==股权性投资 —— 综(股)==

    科目设置: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 成本

​ —— 公允价值变动

初始计量 后续计量 处置时
1. 初始入账金额 = 公允价值 + 交易费用
2. 还没拿到的现金股利==单独确认==为==应收股利==
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1. ==留存收益== = 售价 - 账面价值
2. 将原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的==累计额==转出,计入==留存收益==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 成本
应收股利
贷:cash
==1. 升值==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 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递延税负债
==2. 贬值==
借:其他综合收益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 公允价值变动
==3. 发放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借:cash
贷:其他权益工具 —— 成本
—— 公允价值变动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同时:
借:其他综合收益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借:递延税负债
贷:其他综合收益
  1. ==债权性投资 —— 综(债)==

    科目设置:

    其他债权投资 —— 成本

    ​ —— 利息调整

    ​ —— 应计利息

    ​ —— 公允价值变动

    初始计量 后续计量 处置时
    1. 初始入账金额 = 公允价值 + 交易费用
    2. 还没拿到的利息==单独确认==为==应收利息==
    与==债权投资==类似
    ==投资收益== = 期初摊余成本 * 实际利率
    1. ==当期损益== = 售价 - 账面价值
    2. 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累计额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借:其他债权投资 —— 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其他债权投资 —— 应计利息
    贷:cash
    其他债权投资 —— 利息调整(==可借可贷==)
    借:应收利息/其他债权投资 —— 应计利息
    其他债权投资 —— 利息调整
    贷:投资收益
    ==1. 升值==
    借:其他债权投资 —— 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2. 贬值==
    借:其他综合收益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债权投资 —— 公允价值变动
    ==3. 计提减值==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其他综合收益 —— 信用减值准备
    借:cash
    贷:其他债权投资 —— 成本
    —— 利息调整
    —— 应计利息
    —— 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同时:
    借:其他综合收益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贷:投资收益
    或==反之==
    借:其他综合收益 —— 信用减值准备
    贷:投资收益

    账面余额:==前3个==明细科目的代数和

    摊余成本 = 账面余额 - ==累计计提==减值准备(即. 其他综合收益 —— 信用减值准备)

    其他综合收益 —— 公允价值变动==不影响==

    账面价值:==所有==明细科目的代数和

    计提减值,==不影响==账面价值

VIIII. 金融负债的后续计量

初始计量 后续计量 处置时
损(债/股),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cash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贷:交易性金融负债 —— 成本
借:交易性金融负债 —— 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或反之==
借:交易性金融负债 —— 成本
—— 公允价值变动
贷:cash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倒挤==)

注意事项:

  1. 由企业==自身信用风险变动==引起的该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金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留存收益==
  2. 其他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VIX. 金融工具的减值

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下列项目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

  1. 分类为==摊、综(债)==的金融资产
  2. 租赁应收款(指:==应收融资租赁款==)
  3. 合同资产
  4. 部分贷款承诺和财务担保合同(指:==金融负债减值==)

预期信用损失 = 金额 * 违约率 * 违约损失率

  • 减值的3阶段
  1. 购买或源生时==未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工具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特征 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 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显著增加==但==尚未发生==信用减值 初始确认后==发生==信用减值
损失准备 按照==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 按照==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 同二阶段
利息收入 账面余额 * 实际利率 同一阶段 摊余成本1 * 实际利率
1. 账面余额 - 已计提减值准备
  1. 购买或源生时==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工具
损失准备 利息收入
损失准备 = 初始确认后==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 摊余成本 * 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

借:信用减值损失

​ 贷:贷款损失准备

​ 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 坏账准备

​ 租赁应收款减值准备

​ 预计负债(用于==贷款承诺==及==财务担保合同==)

​ 其他综合收益 —— 信用减值准备

​ ==资产减值损失(合同资产减值准备)==

已发生信用损失金融资产的核销

借:贷款损失准备等

​ 信用减值损失(==倒挤==)

​ 贷:贷款/AR/合同资产等

X. 金融工具的重分类

  • 原则
    1. 企业==改变业务模式==时,对==所有受影响的==相关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摊、综(债)、损(债)==)
    2. 所有金融负债==均不得==重分类
  • 业务模式变更的判断

    • 属于变更

      只有企业==开始/终止==某项对其经营==影响重大==的活动时,业务模式才会发生变更。(如:收购、合并、处置或终止某一业务线时)

    • 不属于变更

      1. 持有意图改变,即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改变对特定资产的持有意图,也不属于业务模式的变更
      2. 市场==暂时性消失==从而==暂时影响==金融资产出售
      3. 金融资产在企业具有不同业务模式的==各部门之间==转移
  • ==摊 转 损==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 成本(==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

    ​ 债券投资减值准备

    贷:债券投资 —— 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账面余额==)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倒挤==)

  • ==摊 转 综(债)==

    借:其他债权投资 —— 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

    ​ —— 公允价值变动(==倒挤==)

    贷:债权投资 —— 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账面余额==)

    ​ 其他综合收益 —— 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可借可贷==)

    同时:

    借: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其他综合收益 —— 信用减值准备

  • ==综(债) 转 摊==

    Step1: 冲减==相同==明细科目

    借:债权投资 —— 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账面余额==)

    贷:其他债权投资 —— 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

    Step2: 冲减==公允价值变动==科目

    借:其他综合收益 —— 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可借可贷==)

    贷:其他债权投资 —— 公允价值变动

    Step3: 冲减==减值准备==科目

    借:其他综合收益 —— 信用减值准备

    贷: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 ==综(债) 转 损==

    Step1: 冲减==基本==科目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 成本(==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

    贷:其他综合收益 —— 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公允价值变动==(==账面价值==)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倒挤==)

    Step2: 冲减==减值准备==科目

    借:其他综合收益 —— 信用减值准备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Step3: 冲减==原有公允价值变动==科目

    借:其他综合收益 —— 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损 转 摊==

    Step1: 冲减==基本==科目

    借:债权投资 —— 成本/应计利息

    ​ —— 利息调整(==倒挤==)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 成本/公允价值变动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Step2: 冲减==减值准备==科目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 ==损 转 综(债)==

    Step1: 冲减==基本==科目

    借:其他债权投资 —— 成本/应计利息

    ​ —— 利息调整(==倒挤==)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 成本/公允价值变动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Step2: 冲减==减值准备==科目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其他综合收益 —— 信用减值准备

XI. 金融资产的转移

  • ==终止确认==金融资产
    1. 转移所有风险和报酬转移
    2. 即没有转移也==未保留==对金融资产的控制
  • ==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资产,并确认相关负债

    即没有转移也==保留了==对金融资产的控制

  • ==继续确认==该金融资产

    保留了风险和报酬

  • 转移的常见情况
    1. 无条件出售金融资产
    2. 出售金融资产,按回购日的==公允价值==回购
    3. 出售金融资产,签订==看涨/跌期权==,且是==深度价外期权==
  • 保留的常见情况
    1. 出售金融资产,按回购日的==固定价格==回购
    2. 融出证劵或进行证券出借
    3. 出售金融资产并附有将市场风险敞口转回给企业的==总回报互换==
    4. 出售短期应收款,并==全额补偿==转入方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
    5. 出售金融资产,签订==看涨/跌期权==,且是==价内期权==
    6. 采用==附追索权方式==出售金融资产

第十四章:租赁

I. 概述

一项合同要被分类为租赁,必须满足==三要素==:

  1. 存在==一定期间==,时间/产出量
  2. 存在==已识别资产==,3条件判断:
    1. 对资产的指定(明确/隐性,==专用车厢==)
    2. 物理可区分(如:==出租建筑物的一层==)
    3. 实质性替换权(满足就==不属于==已识别资产,==同时满足2条件==)
      1. 资产的供应方在整个使用期间==有能力==替换
      2. 资产的供应方有利可图
  3. 资产供应方向客户==转移==对易识别资产==使用权==的控制(==两方面==)
    1. 客户是否==有权获取==几乎全部经济利益
    2. 客户==有权主导==资产的使用
  • 租赁的分拆与合并

==分拆==

承租人 出租人
1. 按租赁和非租赁的==单独价格之和==的相对比例分摊
2. 可以按照==租赁资产的类别==选择是否分拆
3. ==若选择不分拆==,把租赁部分和非租赁部分合并为==租赁==
4. 若涉及==嵌入衍生工具==,必须分拆
==必须==按租赁和非租赁的==单独价格之和==的相对比例分摊

==合并 —— 满足条件之一即可==

  1. 商业目的相同
  2. 多个合同中的某个合同的对价金额取决于其他合同的定价或履行情况
  3. 多个合同的资产使用权合起来构成一项单独租赁
  • 租赁期

    租赁资产可供使用的日期

II. 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 基本处理原则
==考虑==使用权资产 & 租赁负债 ==不考虑==使用权资产 & 租赁负债
预付租金/租赁保证金
==筹资活动==
预付租金/租赁保证金
==经营活动==
如: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

取决于指数或成比例以外的可变租赁付款额(==计入当期损益==)

  • 可变租赁付款额

    支付的因租赁期开始日后的事实或情况发生变化而变动的款项

    目的(承租人):为取得在租赁期内使用租赁资产的权利(计入==租赁负债==)

  • 担保余值/未担保余值

    graph TD
        A[资产余值] --> B[担保余值]
        A --> C[未担保余值]
        B --> D[承租人, 与承租人有关的一方提供的担保余值 - 就承租人而言的提供余值]
        B --> E[独立第三方, 如: 担保公司, 提供的担保余值]
        D & E --> F[就出租人而言的提供余值]
    
  • 租赁付款额

    1. 固定付款额
    2. 取决于指数或比率的可变租赁付款额
    3. 购买选择权的行权价格(==直接把租的东西买下来==)
    4. 行使终止租赁选择权需支付的款项(==违约金==)
    5. 承租人担保余额 和 实际公允价值 的差值
  • 初始直接费用

    指为达成租赁所发生的增量成本(如:佣金、印花税等)

    ==不属于==:为评估是否签订租赁而发生的差旅费、法律费用等。计入当期损益。

  • 租赁内含利率(==优先选,其次选承租人增量借款利率==)

    出租人的租金现值 + ==未担保余值==的现值 = 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 + 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

==初始 & 后续计量==

初始计量 后续计量
1. 租赁负债的初始计量金额
2. 预付的租赁金额 - 租赁激励相关金额(如有)
3. 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
4. 恢复到租出去之前状态,预计将发生的成本(==预计负债==)
==承租人担保余值 - 实际公允价值==
 
借:使用权资产(==尚未支付==的租赁付款额的==现值==)
租赁负债 —— 未确认融资费用(差额,利息部分)
贷:租赁负债 —— 租赁付款额(==尚未支付的==租赁付款额)
预付账款
cash(==初始直接费用==)
预计负债(==恢复之前状态的预计成本==)
1. 确认租赁负债的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 —— 利息费用/在建工程等
贷:租赁负债 —— 未确认融资费用
==未付的本金== * 固定的周期性利率

==重新计量==

租赁负债 使用权资产
1. 实质固定付款额==变动==,租期不变
2. 担保余值预计的==应付金额变动==,租期不变
3. 租赁付款额的==指数/比率==发生变动
- 浮动利率引起,==修订后的折现率==
- 单纯指数/比率变,==折现率不变==
4. 购买/终止选择权变化
- 可控范围内,==重新确定==
- 非可控,==不用重新确定==
1. ==成本模式==
通常在==当月==计提折旧,若困难,可以下月计提
孰短原则:租赁期 和 租赁资产剩余寿命
1. ==负债增加==
借:使用权资产(==现值增加额==)
租赁负债 —— 未确认融资费用(==倒挤==)
贷:租赁负债 —— 租赁负债额(==增加额==)
——————
2. ==负债减少==
借:租赁负债 —— 租赁负债额(==减少额==)
贷:使用权资产
租赁负债 —— 未确认融资费用(==倒挤==)
——————
==若资产账面价值到0==
借:租赁负债 —— 租赁负债额
贷:主营业务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支出等
租赁负债 —— 未确认融资费用(==倒挤==)
1. ==折旧==
借:主营业务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支出等
贷: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
2. ==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使用权资产减值准备</u>
  • 租赁变更的会计处理

    指原合同条款外的==a. 租赁范围 b. 租赁对价 c. 租赁期限==的变更(==签补充协议==)

    • 租赁变更==作为==一项单独租赁处理

      无需重新计量租赁负债、无需调整原使用权资产的账面价值

      单独确认与==新租赁==相关的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

    • 租赁变更==未作为==一项单独租赁处理

      按缩小/缩短的==相应比例==: 借:租赁负债 —— 租赁付款额

      ​ 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

      ​ 使用权资产减值准备

      贷:租赁负债 —— 未确认融资费用

      ​ 使用权资产

      ​ ==资产处置损益(倒挤)==

    变更导致租期==缩短到1年内==,不能按照短期租赁进行简化处理

  • 短期租赁(<= 12个月)

    若包含==购买选择权==的租赁,即使 <= 12月,依然不算短期租赁

    若发生==租赁变更==,承租人应当将其==视为一项新租赁==,重新判断是否选择简化会计处理

  • 低价值资产租赁

    不管新或旧,==一律按租赁资产的全新状态下进行价值评估==

III. 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 融资租赁(条件之一)
    1. 租赁期届满,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2. 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且购买价 < 公允价值,承租人肯定会买
    3. 租赁资产性质特殊,不大改造,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4. 租赁期 > 租赁资产使用寿命,(>= 75%)
    5. $\frac{租赁收款额的现值}{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90%
  • 初始计量(5条)

    前四条与承租人(见:==租赁付款额==)一致

    第5条:(承租人 + 第三方)的担保余值

  • 租赁投资金额

    租赁投资==总额==:【未折现 —— 租赁收款额 + 未担保余额】

    租赁投资==净额==:【折现 —— ==尚未收到的==租赁收款额的现值 + 未担保余额的现值】

    未实现融资收益

  • 明细科目(==3个==)

    应收融资租赁款 —— 租赁收款额(==尚未收到的==租赁收款额)

    ​ —— 未担保余值

    ​ —— 未实现融资收益

初始计量 后续计量
1. 用==租赁投资净额==作为入账价值(以后每期收的钱,折现到现在的金额)
2. 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包括在==租赁投资净额中,==也包括在==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初始入账价值中
1. 出租人应当按照==固定的周期性利率==计算并确认租赁期内各个期间的==利息收入==
2. 出租人收到租赁收款额
3. 出租人应==定期复核==计算租赁投资总额时所使用的==未担保余值==
- 未担保余值==增加==,无需考虑
- 未担保余值==减少==,出租人应修改租赁期内的利益分配,并立即确认==预计的减少额==
4. 取得==未纳入==租赁投资净额计量的可变租赁付款额
5. 减值准备
借:应收融资租赁款 —— 租赁收款额
—— 未担保余值
cash(==已收取==的租赁款)
贷:融资租赁资产(==账面价值==)
资产处置损益(公允价值 - 账面价值)
cash(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
应收融资租赁款 —— 未实现融资收益
——————————————————
某融资租赁合同必须以==收到租赁保证金==为生效条件

a. 出租人==收到==承租人交来的租赁保证金
借:cash
贷:其他应收款 —— 租赁保证金
b. 承租人==到期不交租金==,用保证金抵扣
借:其他应收款 —— 租赁保证金
贷:应收融资租赁款
c. 承租人==违约==,没收保证金
借:其他应收款 —— 租赁保证金
贷:营业外收入等
1.a. 租赁企业/一般企业
借:应收融资租赁款 ——未实现融资收益
贷:==租赁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未收本金 * 固定的周期性利率】
1.b. 金融企业
借:应收融资租赁款 ——未实现融资收益
贷:==利息收入==
——————————————————
2. **
借:cash
贷:应收融资租赁款 —— 租赁收款额
——————————————————
4.
借:cash/account receivable
贷:==租赁收入== —— 可变租赁付款额
——————————————————
5.a. 计提减值时**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应收融资租赁款减值准备
b. 转回时
==反向==
  • 经营租赁

    提供免租期,免租期内也要确认租金收入

    承担某些费用(如:包水电煤),把这些费用从租金里扣除

    借:cash/ap/其他应收款等

    贷:租赁收入 —— 经营租赁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

    ​ ==预收款项==

  • ==初始直接费用处理原则对比==

承租人 ==计入==使用权资产的成本
出租人(融资租赁) 包括在==应收融资租赁款(租赁投资净额)==的初始入账金额中
出租人(经营租赁) ==应当资本化==至租赁资产的成本,在租赁期内按照与==租金收入==相同的确认基础==分期计入==当期损益
  • ==可变租赁付款额的处理原则对比==
  取决于==指数或比率==的 其他
承租人 纳入==租赁负债==的初始计量 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出租人(融资租赁) 纳入==租赁投资净额== 同上
出租人(经营租赁) 在==租赁期开始日==计入==租赁收款额== 同上

IV. 特殊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

  • 转租赁

    • 判断原则:

      是否实质上转移了与该项==使用权资产==有关的==几乎全部风险和报酬==

      • 未转移:经营租赁
      • 转移:融资租赁
    • 经营租赁

      1. 签订转租赁时(==不终止确认==):

        转租出租人==继续保留==与原租赁相关的租赁负债和==使用权资产==

      2. 在转租期间(==分别确认==):

        a. ==确认==使用权资产的折旧费用和租赁负债的利息

        b. ==确认==转租赁的==租赁收入==

    • 融资租赁

      1. ==终止确认==转给转租承租人的==使用权资产==,并确认转租赁投资净额(==应收融资租赁款==)
      2. (使用权资产 - 转租投资净额)确认为损益(==资产处置损益==)
      3. ==保留==原租赁贷==租赁负债==,代表应付原租赁出租人的==租赁付款额==(==依然正常确认==)
      4. 转租期间,中间出租人==既要确认==转租赁的融资收益(==利息收入==),==也要确认==原租赁的利息费用(==财务费用等==)
    • 会计处理(融资租赁)

      1. 转租赁开始日:

        借:应收融资租赁款 —— 租赁收款额

        ​ 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

        ​ 使用权资产减值准备

        贷:使用权资产

        ​ 应收融资租赁款 —— 未实现融资收益

        ​ 资产处置损益(==倒挤==)

      2. 确认转租赁==融资收益==时:

        借:cash

        贷:应收融资租赁款 —— 租赁收款额

        借:应收融资租赁款 —— 未实现融资收益

        贷:==租赁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3. 租赁负债的后续计量(==正常确认==)

        借:租赁负债 —— 租赁付款额

        贷:cash

        借:财务费用/在建工程

        贷:租赁负债 —— 未确认融资费用

第十五章: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合/终止经营

I. 持有待售类别分类的基本要求

  • 原则:

    企业==主要==通过==出售==而非==持续使用==一项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收回其账面价值==,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

  • ==同时满足2条件==

    1. 可立即出售(状态

      出售的惯例、具有出售的==意图和能力==、做好相关准备、==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债务重组

    2. 出售==及可能==发生(==可能性==,3条件)

      a. 企业已经就一项出售计划==作出决议==;

      b. 获得确定的==购买承诺==(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购买协议);

      c. 预计出售在==一年内==完成

  • 延长一年期例外条款:

    发生了一些企业无法控制的原因,可能导致出售未能在一年内完成(2情况)

    1. 意外设定条件
    2. 发生罕见情况(不可抗力)
  • ==持有待售的长投:==
    • 发生了一些企业无法控制的原因,可能导致出售==未能在==一年内完成(2情况)
      1. 意外设定条件
      2. 发生罕见情况(不可抗力)
  • 持有待售的长投:
    • 对子公司的投资(丧控:全部划分)
  1. 拟出售部分的处理
个别财务报表(==母公司==) 合并财务报表
将对子公司==投资整体部分==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 1. 将子公司==所有资产和负债==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
2. 不管对子公司投资部分是否划分为持有待售,都纳入合并范围

2. 保留的部分权益性投资的处理

  能够施加==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个别财务报表(==母公司==) 按长投,==成本法转权益法== 按==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
合并财务报表 ==按合并财务报表准则==  
  • 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进行控制
  处理原则
拟出售部分 停止采用权益法核算
剩余部分 继续采用权益法核算

II. 持有待售类别的计量

  • 五阶段
    1. 划分前(账面价值,提折旧等)
    2. 划分时(改名)
    3. 划分后
    4. 不再划分
    5. 终止确认
  • 对于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的计量,应区分不同情况:
    1. 以==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2. 采用(公允价值 – 出售费用)计量的==生物资产==
    3. 职工薪酬形成的资产
    4. 递延所得税资产
    5. 金融资产
    6. 保险合同所产生的权利
    7. ==除上述各项外==的其他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1-6项)、所有负债。按照他们自身的会计准则进行账务处理==

  • 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前==的计量(==正常提折旧、摊销、计提减值==)

    借:持有待售类别 —— 固定资产

    ​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 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时==的计量(==是否提减值==)

    Step 1:

    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计量==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1-6项)和负债==
    Step 2:

    1. (持有待售资产合计 – 持有待售负债合计) < (公允价值 – 出售费用)
      ==不需要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2. (持有待售资产合计 – 持有待售负债合计) > (公允价值 – 出售费用)
      ==差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 ——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商誉等
    ==注:先抵减商誉的账面价值,仍不足按比例递减(1-6项以外的非流动资产)==

  • ==取得日==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的计量原则

    下列两者孰低:

    1. 假设不划分持有待售的初始金额
    2. 公允价值 – 出售费用

    借:持有待售资产 —— 长投
    资产减值损失(==倒挤==)
    贷:cash

  • 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后的计量(==继续提减值?转回?==)

    对于非流动资产(1-6项以外的)
    (持有待售资产合计 – 持有待售负债合计) > (公允价值 – 出售费用)
    ==差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不计提折旧和摊销==

  • 持有待售的==处置组==的计量

    减值转回的后续计量
    只能转回==除商誉外的,已经划分为持有待售后的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金额==

  • 不再继续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的计量

    以下两者孰低

    1. 持有待售前的账面价值,假设不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部分(减去折旧、摊销、)

    2. 可收回金额 (持有待售资产合计 – 持有待售负债合计)

差额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 终止确认

    将尚未确认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III. 持有待售类别的列表

  1. 持有待售资产和持有待售负债不应相互抵消
  2. “持有待售资产”(扣除减值准备)、“持有待售负债”应作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列示
  3. 对于==当期首次满足==持有待售类别划分条件的非流动资产,==不应调整==资产负债表中的金额和类别。
  4. 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满足持有待售类别划分条件的,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进行会计处理,并在==附注中==披露相关信息

IV. 终止经营

三个条件之一:

该组成部分代表一项独立的主要业务或一个单独的主要经营地区 强调规模
该组成部分是拟对一项独立的主要业务或一个单独的主要经营地区进行处置的一项==相关联计划的一部分==(健身中心、酒店) 强调规模
该组成部分是==专为转售==而取得的==子公司== 不强调规模

时点要求(2条件之一):

  1. 已经出售
  2. 资产负债表日==之前==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

处置组

时点要求 规模要求 判断
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 ==不具有==一定规模
  ==具有==一定规模 终止经营
已经处置   终止经营

V. 终止经营的列表

  1. 企业应当在利润表中==分别列示==持续经营损益和终止经营损益
  2. 终止经营损益==包含整个报告期间==
  3. 处置终止经营损益的==增量费用==,作为终止经营损益列报
  4. 拟结束使用而非出售的,==应当自停止使用日==起作为终止经营列报。同样==包含整个报告期间==
  5. 从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出发,对于当期列报的终止经营损益列报,企业要把原来作为持续经营损益列报的信息,==重新作为==可比会计期间的终止经营损益列报
  6. 终止经营==不再满足==持有待售划分条件的,在==当期财务报表中==,将原来作为终止经营损益列报的信息==重新作为==可比会计期间的==持续经营损益列报==,并在==附注中==说明

VI. 特殊事项的列报

  1. 专为转售而取得的子公司,符合持有待售类别,按照持有待售的处置组和终止经营的有关规定进行列报
  2. 除非企业是==投资性主体==并将该子公司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否则将该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3. 合并资产负债表 和 合并利润表,可以相对简化
  • 不再继续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的列报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当期==)
将原来分类为持有待售类别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重新作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列报,==并调整==其账面价值 将==账面价值调整余额==作为==持续经营损益==列报。在附注中披露相关信息
  • 对于子公司、共同经营、合营企业、联营企业以及部分对合营/联营企业的投资

持有待售的对==子公司/联营/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不再符合持有待售划分条件的,应当==自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日==起采用==权益法==进行追溯

第十六章:所有者权益

I. 实收资本

  1. 股份有限公司为减少注册资本而回购本公司股份的
    借:库存股
    带:cash(实际支付的金额)
  2. 注销库存股时
    借:股本(注销股票的面值总额)
    资本公积 —— 股票溢价(差额先冲股本溢价)
    盈余公积(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股本溢价和盈余公积仍不足的部分)
    贷:库存股(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

II. 其他权益工具主要账务处理

  • 权益工具 ——> 金融负债
    1. 企业发行的金融工具
  归类为权益工具 归类为金融负债(以==摊余成本==)
发行时 借:cash
贷:其他权益工具 —— 优先股、永续债等
借:cash
贷:应付债券 —— 优先股、永续债等(面值)
应付债券 —— 优先股、永续债等(利息调整)(==可借可贷==)
利息支出或股份分配 1. 作为发行企业的==利润分配==
2. 回购、注销等作为==权益变动处理==
借:利润分配 —— 应付优先股股利、应付永续债利息等
贷:应付股利 —— 优先股、永续债利息等
1. 原则上按借款费用进行处理
2. 回购或赎回产生的利得或损失等计入==当期损益==
发行方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交易费用== 从权益(其他权益工具)中==扣除== 计入所发行工具的==初始计量金额==
  1. 重分类日
    借:其他权益工具 —— 优先股、永续债(==账面价值==)
    应付债券 —— 优先股、永续债等(利息调整)(==可借可贷==)
    贷:应付债券 ——优先股、永续债等(==面值==)
    资本公积 —— 资本/股本溢价(==可借可贷==)
  • 金融工具 ——> 权益工具

    重分类日
    借:应付债券 —— 优先股、永续债(==账面价值==)
    —— 优先股、永续债等(利息调整)(==可借可贷==)
    贷:其他权益工具 —— 优先股、永续债(==按金融负债的账面价值入账==)

  • 发行方赎回所发行的金融工具的账务处理

  1. 按合同条款约定赎回所发行的==除普通股以外==的分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

    赎回时:

    借:库存股 —— 其他权益工具

    贷:cash

    注销时:

借方差额 贷方差额
借:其他权益工具
资本公积 —— 资本溢价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贷:库存股 —— 其他权益工具
借:其他权益工具
贷:库存股 —— 其他权益工具
资本公积 —— 资本/股本溢价
  1. 按合同条款约定赎回所发行的==除普通股以外==的分类为==金融负债==的金融工具
    借:应付债券(面值、利息调整等)
    财务费用(==可借可贷==)

    贷:cash

III. 其他综合收益的确认与计量及会计处理

  • 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
情况 分录
1. ==重新计量==设定收益计划净负债/资产导致的变动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其他综合收益 或反向
2. 初始确认时,企业可以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该指定后不得撤销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贷:其他综合收益 或反向
3. 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进留存收益
4. 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在被投资单位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中所享有的份额 借:长投 —— 综合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 或反向
  • 能重分类进损益的
  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权性投资
  2. 对金融资产重分类按规定能将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利得或损失
  3. 存货/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4. 现金流量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
  5.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

第十七章:收入、费用和利润

I. 收入的确认和计量(5步法)

  1. 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2. 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3. 确定交易价格
  4.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5. 履行各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 ==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step1)==

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5个前提条件)

  1. 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
  2. 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的商品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3. 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的商品相关的==支付条款==
  4. 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将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的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
  5. 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
  • 合同合并

==同一客户==,==相同时间==或==相近时间==内先后订立的两份或多份合同,==在满足下列条件之一==,作为合并为一份合同进行会计处理:

  1. 该两份或多份合同==基于同一商业目的==而签订并构成一揽子交易
  2. 两份或多份合同中,一份合同的对价金额取决于另一/多份合同的履行情况
  3. 该两份或多份合同所承诺的商品,构成==单项履约义务==
  • 合同变更
合同变更部分的具体会计处理原则 合同变更的具体内容
1. 作为==单独合同== 同时满足2条件:有商品、有价格 + 能反映
a. 合同变更增加了==可明确区分的商品==及合同价款;
b. 新增合同价款==反映了新增商品单独售价==
b. 可以同商品,也可以不同商品
2. 作为==原合同终止及新合同订立== 合同变更不属于1类型,且在合同变更日==已转让商品与未转让商品==之间==可明确区分的==
新合同的交易价,是下列两者之和:
1. 原合同交易价格中==尚未确认==为收入的部分(==原合同的剩余部分==)
2. 合同变更中客户==已承诺==的对价部分
3. 作为原合同的组成部分 合同变更不属于1类型,且在合同变更日==已转让商品与未转让商品==之间==不可明确区分的==
处理原则:
在合同变更日,==重新计算==履约进度
调整当期收入和相应成本等
  • ==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step2)==

    确定各单项履约义务是在==某一时段内==履行,还是在==某一时点==履行

两种情况 具体内容
1. 企业向客户转出==可明确区分==商品的==承诺== 条件1: 客户==能够==从该商品本身或从该商品与其他易于获得资源一起使用中受益(==商品能区分==)
条件2: 企业向客户转让该商品的承诺与合同中其他承诺可==单独区分==(==合同层面可区分==)
2. 企业向客户转出==一系列实质相同==且==转让模式相同的、可明确区分==商品的承诺 如:==保洁服务、酒店管理服务等==

合同层面==不可明确区分==的三种情况

  1. 企业==需提供重大的服务==以将该商品与合同中承诺的其他商品==进行整合==,形成合同约定的==某个或某些组合产出==转让给客户。(如:==建造办公楼==:砖头、水泥和人工等商品或服务彼此之间==不能单独区分==)
  2. 该商品将对合同中承诺的其他商品==予以重大修改或定制==
  3. 该商品与合同中承诺的其他商品==具有高度关联性==。即. 合同中承诺的每一单项商品==均受到==合同中其他商品的==重大影响==

运输服务的相关处理原则:

商品控制权==转移给客户之前==不构成单项履约义务,==转移给客户之后==构成

  • ==确定交易价格(step3)==

    • 可变对价
    1. 可变对价最佳估计数的确定

      按照a. ==期望值==或b. ==可能发生额==确定可变对价的最佳估计数(==最可能发生金额==)

    2. 计入交易价格的可变对价金额的限制

      a. 包含可变对价的交易价格 < 累计已确认的收入==极可能==不会发生==重大转回==的金额(相关不确定性==消除时==)

      b. 在判断极可能不会发生重大转回的金额,应当同时考虑收入转回的==可能性及其比重==

      c. 该限制条件不适用于企业向客户授予==知识产权许可==并向客户收取==特许权使用费==的情况

  • 合同中==存在的重大融资成分==

基本情形 具体形式 处理原则
==控制权转移==给客户时间

客户==实际付款的时间==
==不一致==
==客户融资==:先发货后收款
==企业融资==:先收款后发货
1. 合同中==存在==重大融资成分的,企业应当==按照假定==客户在==取得商品控制权时==确认为交易价格
2. (==确定的==交易价格 - ==承诺的==对价金额)的差额,在==合同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
3. 存在重大融资成分的, 应使用将==合同对价的名义金额==折现为==商品现销价格==的折现率
4. 折现率==一经确定==,不得更改
  • 合同中==未包含重大融资成分==
情形 举例
1. 客户就商品==支付了预付款==,且可==自行决定==这些商品的==转让时间== 企业向客户出售其发行的==储值卡==,客户可==随时==到该企业持卡购物(gift card)
2. 客户==承诺支付的对价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可变的== 按照==实际销量==收取的==特许权使用费==
3. 合同承诺的对价金额与现销价格的==差额==是由于向客户/企业==提供融资利益以外的==其他原因所导致的 质保金
4. 企业向客户==转让商品/服务==的时间与==收款的时间==间隔可能较长
主要是国家有关部门走审批的时间
新能源补贴
  • 非现金对价(包括==实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客户提供的==广告服务等==)

账务处理

==能够==合理估计 ==不能==合理估计
按==非现金对价==在合同开始日的==公允价值==确定交易价格 参照承诺向客户转让商品的==单独售价间接确定==价格
借:xx资产(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固定资产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资产在合同开始日的公允价值==)
 

非现金对价的==公允价值变动额==的处理

因==对价形式==而发生变动 因==对价形式以外的原因==而发生变动
不计入交易价格 作为==可变对价==,按与计入交易价格的可变对价金额的==限制条件==进行处理
  • 应付客户对价
确认原则 确认时点
1. 将该应付对价==冲减交易价格==
2. 应付客户对价 > 客户取得可明确区分商品公允价值的,超过金额==冲减==交易价格
3. 商品公允价值==不能合理估计的==, ==应付客户对价全额==冲减交易价格
两者孰晚时点:
==确认相关收入==
支付(或==承诺支付==)客户对价
  •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step4)==

    在==合同开始日==,按照各单项履约义务所承诺商品的==单独售价的相对比例==,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 具体处理原则
    1. 分摊合同折扣

      按比例分配 —— 整体分摊

      分摊至相关一项或多项履约义务 —— 局部分摊

    2. 分摊可变对价

      与==整个合同==相关 —— 整体分摊

      仅与合同中的==某一特定组成部分==有关 —— 局部分摊

    • 交易价格的后续变动
    1. 交易价格==发生后续变动==的,企业应在==合同开始日==所采用的基础将该后续变动金额==分摊至==合同中的履约义务
    2. 企业==不得因==合同开始日之后==单独售价的变动==而==重新分摊==交易价格
    • 与合同变更有关的后续变动
    1. ==合同变更导致==的交易价格后续变动,按有关==合同变更的要求==进行会计处理
    2. ==合同变更之后==发生可变对价后续变动的,==区分一下3种情况==
类型 可变对价和可变对价后续变动具体原则
1. 合同变更==属于==“作为单独合同” 判断==与哪一项合同相关==,并按照==分摊可变对价==相关规定处理
2. 合同变更==属于==作为原合同终止及新合同订立,且可变对价后续变动==与合同变更前==已承诺可变对价相关的 ==对价形式以外的原因==
企业应当
1. 先将该==可变对价后续变动额==以==原合同开始日==确定的单独售价为基础==进行分摊==
2. 再将分摊至合同变更日==尚未履行履约义务==的该可变对价后续变动额以==新合同开始日==确定基础==进行二次分摊==
3. 除上述1 & 2情形==以外的==可变对价的后续变动 将该可变对价后续变动额==分摊至==合同变更日==尚未履行==的履约义务
  • ==履行每一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step5)==
履约义务的实现方式 确认收入的总原则
1. 在==某一时段内==履行 选取恰当方式来==确定履约进度==,分期确认收入
2. 在==某一时点==履行 综合分析==控制权转移==的迹象来判断其==转移时点==,一次确认收入
  • 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3个判断条件)
  1. 客户在企业履约的同时==即取得并消耗==企业履约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做完不用再做,如:1年期的财税咨询服务

  2. 客户==能够控制==企业履约过程中==在建的商品==

    如:在客户场地上建造资产

  3. 企业履约过程中所产出的商品==具有不可替代用途==(1),且该企业在整个合同期间内==有权就累计至今已完成的履约部分==收取款项(2)

    (1):合同开始日

    (2):非企业原因导致合同终止、已发生的==成本 + 合理利润==

  4. 收入确认方法 —— ==投入法==、产出法

    当期收入 = 合同的交易价格 * ==履约进度== - 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的收入==

    当期成本 = 合同预计总成本 * ==履约进度== - 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的成本==

    注:

    当履约进度==不能合理确定时==,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按==已经发生的成本==金额确认收入,直到履约进度==能够合理确定==为止

    每一资产负债表日,对==履约进度进行重新估计==

  • 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3个判断条件)

    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点==确认收入,6个因素:

  1. 企业就该商品享有==现时收款权利==,即客户就该商品负有==现时付款义务==
  2. ==法定所有权==转移给客户
  3. ==商品实物==转移给客户
  4. ==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客户
  5. 客户==已接受==该商品
  6. ==其他表明==客户已取得商品控制权的迹象
  • 售后代管商品(==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 该安排具有==商业实质==
  2. 属于客户的商品==必须能够单独识别==
  3. 该商品==可以随时==应客户要求交付给客户
  4. 企业==不能自行使用==该商品或将该商品提供给其他客户
  • 委托代销安排

    1. 受托方获得==商品控制权==的,不属于委托代销
    2. 受托方售出商品后,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方法计算确定的==手续费==确认收入
  • 合同成本

    • 合同履约成本

      为==履行合同==发生的成本,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作为==合同履约成本==确认为资产

    1. 该成本与一份当期或预期取得的合同==直接相关==
    2. 该成本==增加了==企业==未来用于履行==履约义务的资源
    3. 该成本==预期能够收回==
    • 下列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1. 管理费用
    2. ==非正常消耗==的料工费
    3. 与==过去的==履约活动相关
    4. ==无法在==尚未履行的与已履行的履约义务之间==区分的相关支出==
    • 合同取得成本(==销售佣金==)

      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预期==能收回的==,作为==合同取得成本==确认为资产

    • ==摊销/减值账务处理==

    1. 摊销
    履约成本 取得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合同==履约==成本
    借:销售费用
    贷:合同==取得==成本
    1. 减值
    计提 转回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
    合同==取得==成本减值准备
    合同资产减值准备
    借: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
    合同==取得==成本减值准备
    合同资产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 关于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

==一、 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

收入部分

如:收入为1000W,退货率10%

借:应收账款/cash(==含税价==) 113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W * 90%

​ 预计负债 ——应付退货款(==将退还的金额==) 1000W * 10%

​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00W * 13%

成本部分

如:成本为800W

借:应收退货成本 800 * 10%

​ 主营业务成本 800 * 90%

贷:库存商品(商品的账面价值) 800

注:

  1. 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重新估计退货率。如有变化,作为==会计估计变更==进行会计处理
  2. 如企业有权收取==退货费==,企业在估计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时==,应当将该退货费==包括在内==

==二、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

==保证类==质量保证 ==服务类==质量保证
为了向客户保证所销售的商品==符合既定标准==
借:销售费用
贷:预计负债
在向客户保证所销售的商品符合既定标准==之外==提供了一项单独的服务
构成单项履约义务,分摊交易价格(商品,质量保证)

注:

​ ==同时包含==保证类和服务类的,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 ==无法合理区分的==,统一作为==服务类质保==进行会计处理

==三、主要责任人和代理人==

  判断标准 收入的确认原则
主要责任人 企业在向客户转让商品前==能够控制==该商品 按==已收或应收对价总额==确认收入
代理人 企业在向客户转让商品前==不能控制==该商品 把==手续费或佣金==确认为收入

==四、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客户奖励积分等)==

奖励积分的单独售价 = 积分额 * 积分抵钱金额 * 兑换率

  判断标准 收入的确认原则 确认时点
==提供==重大权利 客户==只有在订立了==一项合同的前提下==才取得了==额外购买选择权,且在行权时,能==享受到超过==该地区/市场中同类客户所能享有的折扣 作为==单项履约义务==,按==分摊要求==进行处理 1. 客户未来==行权==取得商品控制权
2. 选择权==失效时==
==未提供==重大权利 客户行权购买商品的价格==反映了==该商品的单独售价,即. 原价和折扣价差不多    

额外购买选择权的账务处理

兑换积分前 兑换积分后
借:cash
贷:主营业务收入
合同负债
借:合同负债
贷:其他应付款

合同负债/其他非流动负债:指企业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实际支付 - 到期应支付)

除==建造合同==外,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不能互相抵消==。对于建造合同:

  1. 设置”==合同结算 —— 价款结算==“,反映定期与客户==进行结算的金额==
  2. 设置”==合同结算 —— 收入结转==“,反映按履约进度==结转的收入金额==
  3. 期末余额==在借方==,列示为”==合同资产==“或”==其他非流动资产==“
  4. 期末余额==在贷方==,列示为”==合同负债==“或”==其他非流动负债==“

==五、授予知识产权许可==

  ==构成==单项履约义务 ==不构成==单项履约义务
情形 ==同时满足,作为某一时段的履约义务⭐⭐⭐==
1. 合同要求或客户==能够合理预期==企业==将从事==对该知识产权==有重大影响==的活动(==法规库的更新==)
2. 该活动对客户将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
3. 该活动==不会导致==向客户==转让商品==
否则
作为某一时点履行
1. 该知识产权==可构成==有形商品的==组成部分==,且对商品的正常使用==不可或缺==
2. 客户==只有==将该知识产权和其他服务结合==在一起使用==才能从中获益
(如:获得==授权许可==,但只有==通过企业提供==的在线服务==才能访问==相关内容)
处理原则 ==点履行==:能够使用某知识产权并==开始从中获益之前==,==不能确认收入== 将该知识产权许可和其他商品==一起作为一项==履约义务进行会计处理

==六、售后回购==

情况 种类 业务类型 具体处理原则
1.企业==因存在==
a. 因客户的==远期安排而负有回购义务==

b. 企业==享有回购权利的==
回购价格 < 原售价 ==租赁==交易 ==租赁相关会计处理==
  回购价格 >= 原售价 ==融资==交易 收到:
借:cash
贷:其他应付款
中间利息:
借:财务费用
贷:其他应付款
期末:
借:其他应付款
贷:cash
2. 企业负有==应客户要求==回购商品义务的 回购价格 > 回购时的市场价格(==远大于==) 客户==具有行使==该要求权重大经济动因的 作为==租赁交易==或==融资交易==,按照第1种情况进行处理
  回购价格 < 回购时的市场价格 客户==不具有行使==该要求权重大经济动因的 ==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交易==进行会计处理

==七、客户未行使的权利==

预收销售商品款项时

阶段 会计分录
预收款时 借:cash
贷:合同负债
履行相关履约义务时 借:合同负债
贷:主营业务收入

==八、无需退回的初始费(如:俱乐部入会费等)==

是否与向客户转让已承诺的商品相关?

  与向客户转让已承诺的商品==相关== 与向客户转让已承诺的商品==不相关==
转让该商品==构成==单项履约义务 ==转让商品时==,按分摊至==该商品==的交易价格确认收入 ×
转让该商品==不构成==单项履约义务 ==包含该商品履约义务时==,按分摊至==该单项履约义务==的交易价格确认收入 ×
    该初始费作为未来将转让商品的==预收款==,在==未来转让该商品==时确认为收入
  • 社会资本方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合同的会计处理
特征 条件
1. 社会资本方在==合同约定==运营期内,==代表政府方==使用PPP项目资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2. 社会资本方在==合同约定期内==就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获得补偿==
1. 政府方==控制或管制==社会资本方使用PPP资产必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类型、对象和价格==
2. PPP合同终止时,政府方控制PPP项目资产的==重大剩余权益==

借款费用

确认为==无形资产==的部分(==资本化==) 其他(==费用化==)
1. 确认借款费用时
借:PPP借款支出
贷:==长期借款、应付利息==等
2. 在PPP项目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结转为==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
贷:==合同资产==
PPP借款支出
借:财务费用
贷:==长期借款、应付利息==等

社会资本方==不得==将PPP项目资产确认为==固定资产==

II.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损毁报废利得==,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

企业接受==控股股东==直接或间接==代为偿债、债务豁免或捐赠==,且==经济实质表明==属于==资本性投入==的,将相关利得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借:cash/长期借款等

贷:资本公积

第十八章:政府补助

包含:

财政拨款

财政贴息

税收返还 —— 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

非货币性资产 —— 土地

不包含:

直接减免税收

增值税==出口退税==

商品对价/组成部分

作为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 资产相关政府补助

    先取得政府补助,后取得相关资产。何时提折旧,何时摊销

    先取得相关资产,后取得政府补助。资产的剩余使用寿命内摊销

第二十七章:合并财务报表

I. 合并报表的确定(以“==控制==”为基础)

  • 投资方要实现控制,必须具备两项基本要素:
  1. 因涉入被投资方而享有可变回报;
  2. 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利,并有能力运用权力影响可变回报金额(如:==表决权、合同权利==)
  • 合并范围的豁免
  1. 基本原则: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2. 特殊情况:如果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只合并==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对其他子公司的投资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3. 一个投资性主体的母公司如果其==本身不是==投资性主体,则应当将其控制的全部主体(直接以及间接)==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II.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前期准备事项

  1. 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保持一致)
  2. 统一母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日==及==会计期间==
  3. 对子公司==以外币表示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
  4. ==收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资料==

III.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

  1. 设置合并工作底稿(==报表项目==)
  2. 将母、子公司的数据==过入合并工作底稿==,并将各项目的==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出个别资产负债表、个别利润表及个别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项目==合计数额==
  3. 抵消母子公司的重复因素
  4. 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数额==
  5. 填列合并财务报表

IV. 长投与所有者权益的合并处理(==同控==)

  • 同控下取得子公司合并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1. 母公司在==合并日==要编制合并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等合并财务报表

  2. 合并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只有==1项工作:抵权益,恢复留存收益的份额==

  3. 抵消分录(==抵权益==): 借:股本(实收资本)

    ​ 资本公积

    ​ 其他综合收益

    ​ 盈余公积

    ​ 未分配利润

    贷:长投

    ​ 少数股东权益(==注意逆流交易==)

    同时,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从 资本公积 转入 留存收益:

    借:资本公积(==溢价部分==)

    贷:盈余公积

    ​ 未分配利润

  4. 如果涉及被合并方是最终控制方从集团外部==已购买的形式==取得的,则==未分配利润==需要采用==调整后的净利润==计算确定

  • 直接投资及同一控制下取得子公司==合并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四个步骤==)
  1. 成本法 ——> 权益法(==3补1调==)
  2. 计算调整后的长投
  3. 抵权益
  4. 抵损益

==STEP1==

第1年 第2年
1. 子公司实现==净利润==或发生净亏损
借:长投
贷:投资收益
或==反向==
借:长投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或==反向==
2. 子公司宣告现金股利
借:投资收益
贷:长投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长投
3. 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引起的变动
借:长投
贷:其他综合收益
或==反向==
借:长投
贷:其他综合收益 —— 年初
或==反向==
4. 子公司==除净损益、利润分配、其他综合收益意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得
借:长投
贷:资本公积
或==反向==
借:长投
贷:资本公积 —— 年初
或==反向==
==计算出==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投==资源调整后的账面价值==  
  重复第一年的步骤
==用第二年本年的账面净利润==

==其中:子公司宣告的现金股利==

成本法 权益法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
贷:长投

借:投资收益
贷:长投

STEP2:==计算出==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投==资源调整后的账面价值==

STEP3: 抵权益(全是子公司的数)

借:股本(实收资本)

​ 资本公积

​ 其他综合收益

​ 盈余公积

​ 未分配利润

贷:长投

​ 少数股东权益(==注意逆流交易==)

==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出现负数,可抵减少数股东权益,即少数股东权益可以出现负数==

STEP4:抵损益(全是子公司的数)

年初未分配利润 + 本年净利润 = 期末未分配利润 + 本年减少

借:投资收益

​ 少数股东==损益==

​ 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提取盈余公积(==子公司==)

​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子公司==)

​ 年末未分配利润

同时,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从 资本公积 转入 留存收益:

借:资本公积(==溢价部分==)

贷:盈余公积

​ 未分配利润

V. 长投与所有者权益的合并处理(==非同控==)

  • 购买日的账务处理
购买日(==2工作==) 相关说明
1. 调整==评估增值/减值==
2. 抵权益
母公司合并成本 > 取得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账面所有者权益 +/- 资本公积),作为合并商誉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列示(计算==商誉==)
  1. 调整==评估增值/减值==(以==资产为例==):
评估增值 评估减值
借:固定资产 —— 原价/存货等
贷: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
贷:固定资产 —— 原价/存货等
借:资本公积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或者:
借:固定资产 —— 原价/存货等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本公积(==倒挤==)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资本公积
或者: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资本公积(==倒挤==)
贷:固定资产 —— 原价/存货/应收账款等
==应收账款通常为评估减值==

后续变动

==评估增值==

第一年年末(购买日==当年年末==) 第二年年末
1. 借:固定资产 —— 原价/存货等
贷:资本公积
2. 借:资本公积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或者:
借:固定资产 —— 原价/存货等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本公积
3. 借:管理费用
贷:固定资产 —— 累计折旧
4.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5.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1. 借:固定资产 —— 原价/存货/==年初未分配利润==等
贷:资本公积
2. 借:资本公积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或者:
借:固定资产 —— 原价/存货/==年初未分配利润==等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本公积
注:若第一年存货已经销售,则替换为年初未分配利润
3.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固定资产 —— 累计折旧
4.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5.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接下来同第一年年末,正常编分录即可
6. 借:管理费用
贷:固定资产 —— 累计折旧
7.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8.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评估减值==

第一年年末(购买日==当年年末==) 第二年年末
1. 借:资本公积
贷:应付账款
2.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资本公积
或者: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资本公积(==倒挤==)
贷:应收账款
3. 借:应收账款
贷:信用减值损失
4.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 借:资本公积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2.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资本公积
或者: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资本公积(==倒挤==)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3.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4.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 ==抵权益==:

借:股本(实收资本)

​ 资本公积(考虑==评估增值或减值后==的金额)

​ 其他综合收益

​ 盈余公积

​ 未分配利润

​ 商誉(==借方差额==)

贷:长投(==成本法 —— 公允价值==)

​ 少数股东权益(==注意逆流交易==)

​ 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贷方差额==)

  • ==非同控下取得子公司购买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8个步骤)==
  1. 调整评估增加/减值(==照抄购买日的分录==)

  2. 评估增值/减值的==后续变动==

  3. 计算调整后的净利润

    = 账面净利润(==子公司==)+/- ==评估增值/减值==对净利润的影响 +/- 因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转回而影响的==所得税费用==

  4. 计算调整后的未分配利润(==权益:未分配利润、损益:年末未分配利润==)

    = 年初未分配利润(==调整后==) +/- ==调整后==的净利润/亏损 - 子公司的利润分配项目等(==分配股利、提取盈余公积==)

  5. 成本法 ——> 权益法(==3补1调==)

  6. 计算调整后的长投

  7. 抵权益(==注意之前增值/减值所影响的资本公积==)

    借:股本(实收资本)

    ​ 资本公积(考虑==评估增值或减值后==的金额)

    ​ 其他综合收益

    ​ 盈余公积

    ​ 未分配利润(==调整后==的金额)

    ​ 商誉(==借方差额==)

    贷:长投(==母公司==)

    ​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所有者权益 * 少数股东投资的持股比例==)

  8. 抵损益

    借:投资收益(==调整后==的净利润 * ==母公司比例==)

    ​ 少数股东==损益==(==调整后==的净利润 * ==少数股东比例==)

    ​ 年初未分配利润(==已知==)

    贷:提取盈余公积(==子公司==)

    ​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子公司==)

    ​ 年末未分配利润(根据==调整后的净利润==计算得出)

VI. 内部商品交易的合并处理

  • 内部销售商品的抵消处理
第1年 第2年
1. 抵消本年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1. 抵消==上年==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可以不做==)
2. 抵销==本年存货==中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损益 * 未卖出比例==
2. 抵消==年初存货中==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营业成本==
3. ==确认==因抵销存货而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3. ==确认上年==因抵销存货而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4. ==冲减==少数股东权益
借:少数股东权益
贷:少数股东损益
==内部交易损益 * (1 - 25%) * 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4. ==冲减==上年少数股东权益
借:少数股东权益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 集团内==转让房地产==缴纳的土地增值税
个别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
销售企业应在转让房地产取得增值税的当期,将土地增值税==计入损益==
借: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土地增值税
1. 在转让期间,这部分==未实现损益==已被抵消,因而合并利润表中==没有反映==该项转让交易的利得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存货
2. 缴纳的土地增值税==也不应确认为==档期损失,而应作为==一项资产==列示:
借:xx资产(如:其他流动资产)
贷:税金及附加
3. 待房地产从该集团==出售给第三方==,在集团合并利润表中==实现==增值利得时,再将已缴纳的土地增值税转入==当期损益==
借:税金及附加
贷:xx资产(如:其他流动资产)
  • 集团内交易中产生的单方计提的增值税(销售方:==免征增值税==、购买方:==可以计算折扣==)
  1. 一方全额计算收入,全额结转成本。另一方是扣除增值税后剩下的计入存货成本。==差额计入“递延收益”==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 存货

    ​ 递延收益

  2. 在内部交易涉及的产品==出售给第三方时==,将递延收益转回当期损益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成本

  • 存货跌价准备的合并处理
    • ==初次编制==
可变现净值 成本
对于企业集团和持有该商品的企业,==都是一致的== 可能包含着==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对内部销售形成的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合并处理,从==购买企业来看==有两种情况

情形 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
1. 销售企业销售成本 < ==购买企业==本期期末内部购进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 取得成本 全部冲回
2. ==购买企业==本期期末内部购进存活的可变现净值 < 取得成本 & 销售企业销售成本 部分冲回
  • 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存货跌价准备的合并处理
第一年 第二年
1. 抵消本年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1. 抵消==上年==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可以不做==)
2. 抵销==本年存货==中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损益 * 未卖出比例==
2. 抵消==年初存货中==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营业成本==
3. 抵消==本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借:存货 —— 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3. 存货跌价准备的==连续抵消(三步曲)==
————————————————
a. 抵消==上年==计提的存货减值准备(==抵期初==)
借:存货 —— 存货跌价准备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
b. 如果本期有==对外出售存货==的情况,则:(==抵销售==)
(==上期购入,本期销售==)
借:营业成本(按==出售比例==)
贷:存货 —— 存货跌价准备
==子公司的跌价准备 * 未售出比例==
————————————————
c. 抵销==本期==的存货跌价准备(==抵差额==)
借:存货 —— 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用丁字帐计算差额,结果应该是合并报表承认的金额==
4. ==确认==因抵销存货而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4.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VII. 内部债权债务的合并处理

  • 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需要进行合并处理的内部债权债务项目主要包括:
  1. A/R和A/P

  2. 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原值、含税价==)

  3. 预付款项和==合同负债==(==原值、含税价==)

  4. ==债权投资==等与应付债券

  5. 其他应收款

    抵消分录:

    借:债务类

​ 贷:债权类

  • 内部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的合并处理
  到期还本付息 分期付息、到期还本
==本金部分== 借:应付债券(==面值、应付利息、利息调整等==)
贷:债权投资等
×
==利息部分== 借: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在建工程
借:其他应付款 —— 应付利息
贷:其他应付款 —— 应收利息
  × 借: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在建工程

若债券==并不是==从发行债券的企业==直接购进==,而是在证券市场上==从第三方手里购进的==,会有差额

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 > 债权投资等的摊余成本 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 < 债权投资等的摊余成本
借:应付债券(个别报表的==摊余成本==)
贷:债权投资(个别报表的==摊余成本==)
财务费用(==倒挤==)
借:应付债券(个别报表的==摊余成本==)
投资收益(个别报表的==摊余成本==)
贷:债权投资等(==倒挤==)
  • ==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内部应收款项及其坏账准备的合并处理
上年 本年
1. 抵消==本年==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注:==应收票据同理==
1. 抵消==本年==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
借:应付账款(只抵销==本期期末数==)
贷:应收账款
注:==应收票据同理==
2. 抵消==本年==坏账准备与信用减值损失
借:应收账款 —— 坏账准备
贷:信用减值损失
2. 抵消==上期计提==的坏账准备
————————————————
a. ==抵期初==
借:应收账款 —— 坏账准备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
b.抵消==本年确认==的坏账准备(==抵差额==)
借:应收账款 —— 坏账准备
贷:信用减值损失
或==反向==
==注:合并报表不承认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3. 因==冲减==坏账准备,个别财表中==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予以转回==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3. 因==冲减==坏账准备,==上期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予以转回==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VIII. 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合并处理

  • 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概述
  1. 集团内部企业将==自身使用的固定资产==变卖给集团内其他企业==作为固定资产==使用(==固定资产== ——> ==固定资产==)
  2. 集团内部企业将==自身生产的产品==变卖给集团内其他企业==作为固定资产==使用(==产品== ——> ==固定资产==)
  3. 集团内部企业将==自身使用的固定资产==变卖给集团内其他企业==作为普通商品==使用(==固定资产== ——> ==产品==)
  • 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合并处理

    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当期==的抵销处理

    1. ==固定资产== ——> ==固定资产==(账目净额 < 售价,卖赚了)

      借:资产处置收益

      贷:固定资产原价

      抵消==多提==折旧(==当月增加的==,一般==下月提折旧==,除非题目有假设)

      借:固定资产 —— 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

    2. ==产品== ——> ==固定资产==(账目净额 < 售价,卖赚了)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 固定资产原价

      抵消==多提==折旧

      借:固定资产 —— 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

    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取得后至处置前期间==的会计处理

    第1年 第2年
    1. 抵销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固定资产原价
    1. 抵销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固定资产原价
    2. 抵销==本年==多计提的折旧
    借:固定资产 —— 累计折旧(==$\frac{虚增的原价}{折旧年限}$==)
    贷:管理费用
    2. 抵销==上年==多计提的折旧
    借:固定资产 —— 累计折旧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3. 确认==本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虚增的固定资产 - 折旧)* 税率==
    3. 反映==上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4. 抵销==本年(第2年)==多提的折旧
    借:固定资产 —— 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
      5. 因计算==第二年的多计提折旧==,需==转回原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注:(==以两年为例==)
    = 【(虚增的原值 - 冲减的多计提的折旧)】 * 25% - 期初余额
    = 【(虚增的原值 - 第一年折旧 - 第二年折旧)】* 25% - 【虚增的原值 - 第一年折旧)】 * 25% = 第二年折旧(本期)* 25%

    ==资产哪一年报废清理,哪一年将与固定资产相关的项目全部换成“营业外收入” 或 “营业外支出“==

  • 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清理期间==的合并处理(==3种情况==)

  1. 期满清理
  2. 超期清理
  3. 提前清理

IX. 内部无形资产的合并处理

  • 内部无形资产交易当期的合并处理
卖赚 卖赔
借:资产处置损益(==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贷: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
贷:资产处置损益
借:无形资产 —— 累计摊销(==多摊销的金额==)
贷: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无形资产 —— 累计摊销(==少摊销的金额==)
  • 内部交易无形资产==持有期间==的合并处理
第1年 第2年
1. 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借:资产处置损益
贷:无形资产
1. 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无形资产
2. 抵销==第1年==摊销额:
借:无形资产 —— 累计摊销
贷:管理费用
2. 抵销==第1年==摊销额:
借:无形资产 —— 累计摊销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3. 确认==本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虚增的无形资产 - 折旧)* 税率==
3. 反映==上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4. 抵销==本年(第2年)==摊销额
借:无形资产 —— 累计摊销
贷:管理费用
  5. 本期==转回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注:

  1. 若无形资产==持有至到期==,即使==使用期满==,也不需要用==其他科目替代==
  2. 若无形资产==转让给独立的第三方==,将与==无形资产==相关项目用“==资产处置收益==”项目代替,并==同时结转==相应的递延所得税项目

X. 特殊交易在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处理

控制 丧控
计算商誉
重新计量(==权益法部分==)
1. 计算合并财务报表的投资收益
2. 剩余股权按照==丧控日==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权益法==)

==在控制日 和 丧控日==期间,

  1. 购买子公司少数股东股权(==买一点==)
  2. 不丧失控制权处置子公司的股权(==卖一点==)
  • 追加投资的会计处理
  1. 母公司==购买子公司少数股东股权==(股东间的权益交易)
个别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
借:长投(==实际支付的公允价值== + 相关税费)
贷:cash
1. 在合报中,子公司的资产、负债应以==购买日/合并日==所确定的净资产价值==开始持续计算==的金额反馈(不用计算==商誉==)
2. 购买少数股权==新取得的==长投 - ==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 ==买一点%==
该差值用于调整==母公司==个别财表中的==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
借:资本公积
贷:长投
  1. 因追加投资,从==非同控 转 同控==
个别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
1. 按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成本法(==原持股5%变更为55%==) (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例)
a. 原投资5%(==先卖后买==)
借:长投(==公允价值==)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 成本/公允价值变动等(==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等
(==原投资==的公允价值 - 账面价值)
a. 合表中的==合并成本==
= ==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的股权与==购买日==的==公允价值== + ==购买日新购入==股权所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
(==旧 + 新==)
b.再次投资50%
借:长投
贷:cash
b. 购买日的合并商誉(或计入==营业外收入==)
= 按上述计算的==合并成本== - 应享有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2. 权益法 转换为 成本法  
1. 按(==原持有的==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 ==新增投资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1. 按购买日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注:==视同为处置原有的股权==再按照公允价值==购入一项新股权==(==先卖再买==)
借:长投(旧 + 新)
贷:长投 —— 投资成本
—— 损益调整(==可借可贷==)
—— 其他综合收益(==可借可贷==)
—— 其他权益变动(==可借可贷==)
cash等
借:长投(购买日==公允价值==)
贷:长投(购买日==原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可借可贷==)
2. 购买日之前持有股权==采用权益法核算==的
(==暂不做处理,处置时再结转==)
a. 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在处置时,采用相对应的会计科目结转至==其他综合收益==
2. 旧股权涉及==权益法==核算下的==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转为购买日所属当期损益等==
b. 被投资方==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而确认的所有者权益,==在处置时转入==处置期间的当期损益(==资本公积==) 借: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等
  1. 通过多次交易分布实现==同控==企业合并(区分个表、合表)

    • 个别财务报表

      借: 长投(==合报中的账面价值== + 商誉)

      ​ 资本公积 —— 股本溢价 (==借差1==)

      ​ 盈余公积 (==借差2==)

      ​ 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借差3==)

      贷:长投/交易性金融资产等(==账面价值==)

      ​ cash/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股本等(==本次支付额、账面价值==)

      ​ 资本公积 —— 股本溢价(==贷差==)

  • 本期增加子公司时如何编制合表

    • 基本原则:
    1. 同控:

      视同为==一体化存续下来==,从==1.1==开始

    2. 非同控:

      自==购买日开始==编制合表

    • 合并资产负债表
    1. 同控:

      ==调整期初数==,将母子公司==视同为一直是一个整体==运行至合并日,==留存收益项目==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应当为==应实现的金额==

    2. 非同控:

      ==不调整期初数==

    • 合并利润表
    1. 同控:

      将==自1.1至报告期末==的收入、费用、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列入“==其中:被合并方在合并钱实现的净利润==”

    2. 非同控:

      将==自购买日至报告期末==的收入、费用、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

    • 合并现金流量表
    1. 同控:

      将==自1.1至报告期末==的现金流量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

    2. 非同控:

      将==自购买日至报告期末==的现金流量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

  • 处置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处理

    在==不丧权==的情况下部分处置对子公司长投

    个表 合表
    借:cash
    贷:长投
    投资收益
    售价 - 自购买日持续计算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 卖出%
    借:长投
    贷:资本公积
    留存收益

    注:

    1. 商誉==不会因增加或减少投资==而改变
    2. 合表中==不确认投资收益==

    母公司因处置对子公司长投而==丧权==

    1. ==个别报表==:成本法 ——> 权益法

    2. ==主动处置==导致的转换(==主动稀释==

      ==例:2008.1.2购买60%股权,2009.5.2出售40%==

      个表

      1. ==终止确认==出售的部分(==40%部分==)

        借:cash

        ​ 长投减值准备 (==40%部分==)

        贷:长投

        ​ 投资收益(==倒挤==)

        借:长投 —— 投资成本 (==20%部分==)

        贷:长投

      2. 考虑剩余部分的相关情况(==剩余20%部分==)

        a. 原投资时点:==剩余20%部分(2008.1.2)==的==有利或不利差额==

        ​ 不利差额:==不调整==

        ​ 有利差额:==调整留存收益==

        借:长投 —— 投资成本

        贷: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 盈余公积

        b. 考虑原投资时点(==2008.1.2==)至处置当日(==2009.5.2==)的==净资产==引起的变动

        b.1 ==净资产或净亏损==引起的差额(==净利润应当扣除宣告发放的股利==)

        2008.1.2 —— 2008.12.31

        借:长投 —— 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 盈余公积

        2009.1.1 —— 2009.5.2

        借:长投 —— 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b.2 ==除净损益、利润分配以外==的权益变动引起的(==不区分年份==)

        借:长投 —— 其他权益变动/==其他综合收益==

        贷:资本公积 —— 其他权益变动/==其他综合收益==

      合表

      ==净资产或净亏损==引起的差额(==净利润应当扣除宣告发放的股利==)

      借:投资收益 (40%部分)

      贷:盈余公积

      ​ 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除净损益、利润分配以外==的权益变动引起的(==不区分年份==)

      借:投资收益

      贷:资本公积 —— 其他权益变动/==其他综合收益==

    3. ==被动稀释==

    个表(成本法 ——> 权益法) 合表
    1. ==新持股比例== * ==增加的净资产份额==(==处置价款==
    ==稀释比例==所对应的长投==原账面价值==(==处置长投的账面价值==
    两者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 ==新持股比例==视作==取得投资时==采用==权益法核算==进行调整
    借:长投 —— 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
    同==主动稀释==

XI. 合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借:流出

贷:流入

  1. 母子公司之间以==现金投资或收购股权==增加的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应当抵消

    1. 当母公司从子公司中==购买其持有的其他企业的股票时==

      借:投资支付的现金

      贷: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2. 在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的情况下:

      借:投资支付的现金

      贷: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2. 母子公司之间==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与==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相抵消

    借: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贷: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3. 母子公司之间==以现金结算债权与债务==产生的现金流量相抵消

    1. 内部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

      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贷: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2. 内部往来

      借: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贷: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4. 母子公司之间==当期销售商品==产生的现金流量相抵消

    1. 母子公司之间当期销售商品==没有形成==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资产的情况下

      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贷: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2. 母子公司之间当期销售商品==形成==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资产的情况下

      借:购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贷: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5. 母子公司之间==处置==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流量,与==购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相抵消

    借:购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贷:处置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

  6. 母子公司之间==当期发生的其他内部交易==母子公司之间==当期销售商品==产生的现金流量相抵消